创设生活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创设生活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时,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更主要的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2)创设数学生活情境的方法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那么,如何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①直观呈现创设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一天一只小猴正在家门口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贝贝,回来吃水果”,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吃到水果、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②谈话描述创设情境

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北京。生2:我去南京。生3:我去金山公园……师:镇江除了金山公园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这么多好玩的景点,你们想不想去玩呀?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③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桂林山水及其倒影、故宫、天坛等建筑、美丽的各种各样的树叶、各种动物……师:刚才的图片美吗?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此揭示课题。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也了解了相关数学文化。

④现场体验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

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2、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只有那些有生活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在这种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按照这一理念,教师应把学生引入到与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去,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般策略。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中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希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如在教学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课时, 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姚明身高2.26米,腿长1.20米。有人说他步子大,一步能迈4米,这个人猜得对吗?”学生中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老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指出学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就能知道答案。这个情境的创设,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在教学国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要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一拼,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个操作情境的创设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如国标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时,可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球,感知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清,情最真,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识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索。

(3)、在知识的应用上,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学习

新知识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国标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学生在学习了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后,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如:镇江商业城现有某种商品100个,这种商品的单价为100元。该商场决定对这种商品开展促销活动,准备从全部销售额10000元中拿出1000元让利给顾客,请你为镇江商业城设计一个玩转盘抽奖的方案。这是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开放性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的设计。

3、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折数与成数》一课为例,展示这一教学流程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再过十几天就到元旦了,每到这时,为了积聚人气,促销商品,各商家纷纷使出打折的招术。看,这是某电气商城空调柜推出的一则广告。(电脑出示:海尔空调八折销售)在生活中,类似的广告你看过吗?想不想研究这其中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折数)

二、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折数 (1)折数的意义

师:这里的空调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打七折呢?六五折呢?如果一件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七十五,它是打几折销售的?原价相同的一件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为什么?(运用课件边演示边说)

评析:折数的意义,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学生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打折现象。在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境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比较轻松地将折数与百分数联系了起来。

(2)折数应用题

这是该电器商城今年夏天推出的三款主打空调(电脑出示)原价分别是(电脑出示:7500元、6500元、5800元)你知道打八折后现价分别是多少元?分别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一款算一算。

计算后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解题思路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原价、折数与现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公式:原价×折数=现价)根据这个公式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式?

评析:进一步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实现折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巩固练习

师:打折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有关于衣、食、住、行四方面的问题。(出示四张图片)请大家选择一下,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

衣:一件儿童服装,原价160元,现打七折销售,现价多少元? 食:一种食品,原价120元,现价60元,打几折销售的?

住:去年夏天,何老师买了一套新房,原价15万元,后以九折成交。何老师买这套房便宜了多少万元?

行:一辆儿童自行车,现价是原价的95%,你知道打几折销售的? 反馈评讲表扬。

评析:将打折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学生不仅有“帮老师解决了实际问题”的窃喜,而且巩固了新知,发展了能力。

2、教学成数 (1)成数的意义

师:在日常生活中,百分数除了经常用折数表示外,有时还用成数来表示。(板书:成数) 老师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标题是这样的。(电脑出示:《国家工商总局:羽绒服抽检合格率仅六成》)看到这个标题你是怎样想的?你怎么知道的?六成是不是百分之六十呢?我们一起来看新闻: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黑龙江等5省(市)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合格率仅60%。

六成就是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十分之(六)。那么五成,三成,七成五又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呢?(课件出示,让学生填空)

小结:几成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师: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你能用一句含有成数的句子表达你对这次期末考试有几成的把握?(学生交流汇报)

评析:学生对成数相对陌生,教者特意创设了两个数学情境。第一个情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第二个则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理解其意义。

(2)、成数应用题

师:成数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老师在网上搜集到这样两则信息。(电脑出示)重庆市粮食局信息显示:

(1)重庆地区去年玉米产量200万吨。

(2)今年由于干旱,玉米产量比去年减产两成左右 。 根据这两则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