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福建省宁德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建议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思考作答) 【解析】

【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文化多元、开放;根据材料“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可知宋代文化各派思想主流趋于融合和文化精神趋于单纯与收敛。

原因:唐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承袭魏晋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响;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根据材料“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可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趋于衰微;

宋代:根据材料“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儒、佛、道融合产生理学,并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上之争’……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可以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中西文化冲突加剧,论争逐步深入;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文化领域出现中西调和、新旧融合的意识。

意义:结合所学可以从新思想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针对日本侵华,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出现了几种较为典型的言论。

第一种言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给某些中间阶层和一部分劳动人民带来一些悲观失望情绪。

第二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淞沪会战时,蒋介石集团指望英、美等国直接出面干涉,并要求苏联出兵。

第三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种言论,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或事件对其加以评述。(要求:提炼言论,历史背景或事件的概述客观准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言论:“持久战”

评述:该言论强调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思想。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基于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及两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该言论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阐明了持久抗战的策略,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在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鼓舞和坚定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发展。

示例二:言论:“亡国论”

评述:该言论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过分强调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抵抗日本侵略的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如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次年东北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因此,“亡国论”严重动摇和损害了民族自信心,导致国民悲观消极情绪愈加严重,甚至扰乱抗战军心民心。

示例三:言论:“速胜论”

评述:该言论幻想依靠英美苏等国际力量,迅速战胜日本。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对抗战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所致。如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事实上,该言论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甚至寄希望于大国的调停。因此,“速胜论”存在轻敌倾向和侥幸心理,不利于抗战进程。 【解析】

【详解】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炼一种言论,然后结合所学对其加以评述。如根据第三种言论可知这是“持久战”。然后结合所学从该言论提出的背景和作用来评述。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基于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及两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该言论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鼓舞和坚定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发展。注意:对历史背景或事件的概述要客观准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90年后,日本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低迷期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混乱期,党派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交织混杂的局面。在新的挑战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日本原有行政机构设置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日益严重。

1996年,以首相为会长、全部委员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行政改革会议,历经59次讨论后提出行政改革的总体方案。1998年,又成立了以全体内阁成员组成的改革推进本部,专门负责实施改革方案,并设置了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顾问会议来监督改革的内容和进展情况,1999年,国会通过了包括《中央省厅等改革相关法的大纲》等多个相关法案,2001年,改革推进本部依据法令,将原中央政府机构由1府22省厅缩编为1府12省厅,并计划10年内将公务员总数削减25%;同时,将国立医院、邮政、博物馆等84家单位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去,委托给民间管理实现民营化;推进地方政府合并,计划将原有的3000多个地方政府缩编为1000个左右。

——摘编自董武《日本的行政改革及启示》等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及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特点。

【答案】(1)缩编中央政府机构和人事;推进政府附属部门民营化;合并地方政府。 (2)背景:经济长期低迷;政局交织混乱;原有行政体制弊端突显。 特点:政府主导和推动;民间参与和监督;立法推进和保驾。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将原中央政府机构由1府22省厅缩编为1府12省厅,并计划10年内将公务员总数削减25%;同时,将国立医院、邮政、博物馆等84家单位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去,委托给民间管理实现民营化;推进地方政府合并”可知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缩编中央政府机构和人事;推进政府附属部门民营化;合并地方政府。

(2)背景:根据材料“1990年后,日本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低迷期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混乱期,……日本原有行政机构设置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日益严重。”可知背景为经济长期低迷;政局交织混乱;原有行政体制弊端突显。特点:根据材料“以首相为会长、全部委员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行政改革会议……又成立了以全体内阁成员组成的改革推进本部……并设置了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顾问会议来监督改革的内容和进展情况,1999年,国会通过了包括《中央省厅等改革相关法的大纲》等多个相关法案”可以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特点,政府主导和推动;民间参与和监督;立法推进和保驾。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

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答案】(1)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

冷战影响和美苏大国介入。

(2)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

启示: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或“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是解决地区国际争端的正确途径;中东的持久和平需要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思考作答)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可知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美苏大国介入。根据材料时间“1947年”可知冷战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

(2)特点:根据材料“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分析。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中期以来,一边是朝廷厉行“寸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另一边是地方愈禁愈烈的私人海上贸易和豪门大族肆无忌惮交通海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朱纨(字子纯,今江苏苏州人)就任浙江巡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