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总结---邓学钧主编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总结---邓学钧主编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设计内容:原材料的调查和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 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1)根据使用要求和自然条件,结合实践经验,将路基路面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进行综合设计

(2)“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 投资”

(3)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积极、慎重地运用行之有 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4)充分考虑沿线环境的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有利于 施工、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5)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 (6)对于地处不良地基的路段,可以“一次设计分期修建”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图式

三、 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

①各层由均质、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组成,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表征其弹性参数;

②最下一层为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无限延伸的半无限体。其上各层在水平方向为无限大,但竖向具有一定厚度; ③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无限深处的应力、变形和位移为零;

④各层分界面上的应力和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层间无摩擦力(称滑动体系); ⑤不计各层材料自重。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通常是有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组成。

总原则: 面层耐久、基层坚实、土基稳定

沥青路面层间组合

l面层和基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或黏层沥青。

l采用半刚性基层时,应用单层层铺法或稀浆分层表处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基层,也应设黏性基层

面层为两层或三层而不能连续铺筑时,则在铺上层之前彻底清扫下层表面的灰尘、泥土、油污等有可能破坏层间组合的有害物质,然后设黏层沥青

透层沥青、黏层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稀浆封层 下封层的材料规格、用量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施 工季节和结构类型的不同按规范要求选定

沥青面层结构

直接经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 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承担着沥青面层向下传递的全部

负荷,支承着面层,

确保面层发挥各项重要的路面性能。

??承受着由于土基水温状况多变而

发生的地基承载能力变化的敏感性,使之不影响沥青面层的正常工作。

??基层是承上启下保证路面结构耐

久、稳定的承重结构层,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沥青路面垫层结构

??位于基层以下,主要用于路基状况不

良的路段,确保路面结构不受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的浸蚀以及冻融的危害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弯拉应力、半刚性材料基层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设计完成后,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与各结构层的弯拉应力 均应满足设计指标的极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