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末考试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理期末考试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

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 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6. 适应性(adaptation)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机体的机能与结构也将在某种限度内发生相应改变。

7. 细胞凋亡: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细胞发生的主动的、有基因控制的、需要消耗能量的自我消亡过程。

8. 细胞保护: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或抵御能力。

9. 细胞保护因子:具有防止或明显减轻有害物质对机体细胞的损伤或致死作用的物质。

10.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变化过程,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2.血沉: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简称血沉。

1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14.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5.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m2)的心输出量。

16.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相应增加的能力;反映心脏对代谢需要的适应性。

17.普通心肌的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及下一次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足够大的人工的刺激或异位节律点发放的冲动的作用, 则心房肌和心室肌而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期前收缩或早搏。 18.心脏搏动异位节律:心脏依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的节律进行的跳动为异位节律。

19.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血流量Q之比 20.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

21.能量代谢:是指生物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等过程。

22.食物的卡价:1g某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23.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24.呼吸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O2量的比值(CO2/O2)。 25.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热量“额外”增加的现象。 26.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每m2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 27.消化 28.吸收 29.胃的排空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E:组织液; 2:内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内液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B:是指细胞外液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的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各种成分保持基本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的影响;

3: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损害的调节是 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

4:应急反应时,血中肾上腺素浓度增高,引起心血管与呼吸等活动加强,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C:旁分泌调节; D:神经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

5: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是属哪类调节: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 D:自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

6:大量饮清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明显增加,是属哪类调节: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 D:神经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

7:组织活动加强时,毛细血管床因代谢产物堆积而开放,是属哪类调节: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分泌调节;E:局部体液调节;

8: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C:神经分泌调节; 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

9:使机体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依靠体内的: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

10: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的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控作用

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

11:动物见到食物就马上引起唾液的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负反馈控制; D:正反馈控制; E:前馈控制; 12:正常动物体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A:5%;B:15%;C:20%;D:40%;E:60% 13:正常动物体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A:5%;B:15%;C:20%;D:40%;E:60%

14:0.9%的NaCl和10%的葡萄糖对人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内液来说 A两者都是等渗液, B两者都是高渗液, C两者都是低渗液, D前者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前者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15:决定血浆pH的主要缓冲对是

A K2HPO4/KH2PO4,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NaHCO3/H2CO3, 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16: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和Cl-, D 氨基酸和尿素, E 葡萄糖和氨基酸 17: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 红细胞数量, D白细胞数量, ENaCl的浓度 18: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红细胞数量, C 白细胞数量, D 红细胞的叠连, E NaCl的浓度 19: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A NaCl , B 白蛋白, C 球蛋白, D 纤维蛋白原, E 葡萄糖

20: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1: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O2和CO2, B缓冲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 D参与机体免疫功能,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2:血细胞比容是指

A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 B 三种血细胞的容积之比,

C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红细胞的容积;

2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

A 红细胞对高渗盐的抵抗力, B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C 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24: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成纤维细胞,B髓系干细胞,C淋巴系干细胞, D基质细胞,E多功能造血干细胞 2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生长激素 26: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铁和叶酸, B钴和维生素B12, C蛋白质和内因子, D铁和蛋白质, E钴和蛋白质

27: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的吸收障碍造成的 A蛋白质,B叶酸,C维生素B12,D脂肪,E铁 28: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骨髓,B肝,C脾,D肾,E腺垂体 2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缓冲Ph,B缓冲温度, C运输激素,D运输铁,E运输O2和CO2 30: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B5-羟色胺;C凝血因子;D血小板;E Ca2+ 31: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 A FⅤ,B FⅦ,C FⅨ,D FⅩ,E FⅪ 32:兴奋传导速度最慢的心肌细胞是

A心房肌;B浦肯野纤维;C房室交界;D左右束支;E心室肌; 33:兴奋传导速度最快的心肌细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