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三基本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康复科三基本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 作业治疗。

(10) 矫形器和辅助具。 (11) 认知训练。

(12) 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 心理治疗。

(14) 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5) 其他:如高压氧疗、体外反搏、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31、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原则:

(1) 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 h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

(2) 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 (3) 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4) 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 32、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目的:

(1) 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2)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重返社会,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3、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如下:1期:无随意活动。2期: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3期: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4期: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5期: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6期: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34、脑血管意外后运动功能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 (1) 肌张力及痉挛: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

(2) 肌力: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等速练习器(如Cybex或Biodex)上检测。

(3) 平衡: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4) 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也可以用“站起-走”计时测试,6分钟或10分钟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⑤ 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35、脑血管意外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

(1) 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主要特点为:①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a. 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复的后期逐渐减弱。b.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

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② 反射调节异常: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③ 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a. 肌张力低下逐渐恢复正常;b. 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c. 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d. 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是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④ 平衡功能异常: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2) 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agnosia),失用症(apraxia)等。

(3)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

(4) 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 吞咽障碍。

(6) 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 脑神经麻痹:包括:① 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② 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36、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 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

37、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和尿道功能,包括4种组合:① 逼尿肌和括约肌均过度兴奋,常导致较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性尿失禁,通常为反射性膀胱;② 逼尿肌兴奋,括约肌松弛,导致膀胱储尿能力下降,导致小膀胱或膀胱挛缩;③ 逼尿肌松弛,括约肌兴奋,导致大膀胱容量或尿潴留,严重时损害肾脏,通常为运动麻痹性膀胱;④ 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松弛,导致无抑制性膀胱。

38、 深感觉主要包括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活动刺激的末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肌梭)、肌腱(高尔基腱器官)、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及皮肤等处。 深部感觉传导路径: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辨别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同侧后索上行—延髓(薄束、楔束核)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对侧—内侧丘系—丘脑。

39、 浅感觉主要包括痛、温、触觉。 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丘脑。

40、 突触的传导过程: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神经末梢传递,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邻近神经和肌细胞膜(突触后膜)

的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了足够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到达足以引发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时,一个电化学信号(动作电位)就由一个细胞传播到下一个细胞,导致了兴奋的传导和扩散。 41、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 酮体是FFA的特殊运输形式。 (2) 参与脑和肌肉的能量代谢。 (3) 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

(4) 血、尿酮体是体内糖储备状况的评定指标。 42、运动中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

(1) 安静时的能量供应,大约50%的血浆FFA在流经肌肉的过程中被吸收利用。 (2) 长时间的运动中,血浆FFA在骨骼肌的供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3)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摄取血浆FFA有限,此时作为供能作用的意义不大。

43、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1) 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 运动时在耗氧量等同的前提下,利用糖的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 (3) 耐力运动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可释放出结合水,对维持运动过程中水的代谢、满足体内某些生化过程进行和防止脱水有积极意义。 44、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 维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

(2) 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乳酸中毒。 (3) 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 45、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1) 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

(2) 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 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 (4)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46、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47、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1) 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2) 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 (3) 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 48、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2) 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合并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

(3) 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积极的功能训练,改善或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恢复或增强娱乐、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49、康复的基本内涵包括:

(1) 综合协调地采用多种措施(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措施)。 (2)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 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50、 膀胱控制训练的基本方法: (1) 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持续10 s,重复10次,每日3~5次。 (2) 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常见的排尿反射“触发点”是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均为辅助性措施。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叩击频率50~100次/分,叩击次数100~500次。

(3) 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包括Valsalva法和Crede手法。 (4) 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每次饮水量以400~450 ml为宜,饮水和排尿的时间间隔一般在1~2 h。 (5) 清洁导尿。

5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在神经干或者肌肉运动点注射酚或者乙醇,导致神经鞘或轴索细胞膜变性,或者肌肉蛋白凝固变性,从而降低局部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

52、 肉毒毒素注射的原理:肉毒毒素与运动神经终板结合,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从而减弱肌肉张力或痉挛。

53、 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基本部分:① 上肢功能;② 口面部功能;③ 从仰卧到床边坐起;④ 坐位平衡;⑤ 站起与坐下;⑥ 站立平衡;⑦ 步行。 54、 Brunnstrum技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各种运动模式,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55、 合理运动的简易判别指标:

(1) 运动强度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① 不能完成运动。② 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③ 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2) 运动量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量过大:① 持续性疲劳。② 运动当日失眠。③ 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④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56、 腹式呼吸训练的要领: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双手置于腹部,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大致为1∶1,强调适当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57、 协调训练的要点如下:

(1) 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

(2) 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

(3) 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4) 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