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管理手册201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发热门诊管理手册201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回收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按所在区域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进行防护,至少采取一级防护(穿工作服、工作鞋、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离开发热门诊时,及处理完医疗废弃物后做好手部卫生。

(八)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发热门诊应提供诊疗、输液、留观“一条龙”服务,条件具备的,应将收费、检验、拍片、配药纳入“一条龙”服务,条件暂时不具备的,为病人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防护较好的情况下,前往检验、拍片等工作,收费、配药、送检验标本等由陪护人员前往进行。

二、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服装整洁,保持室内清洁,按相应级别的防护要求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做好个人手部卫生。

三、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发热门诊有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

四、各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证每日通风频次,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五、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病人(含疑似病人)后,立即进行手部卫生,更换可能被污染的防护用品,对诊疗器械(听诊器、血压带等)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接诊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后,需立即进行开窗通风,或加强通风(排气扇通风)等措施。

六、发热门诊应主动、免费向就诊病人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向相应人员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七、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病人。对每个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及收集,并详细记录。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错诊。

八、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报告;发现疑似新发、输入性传染病或本地少见传染病时,应立向单位主管科室报告,并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不同性质,必要时采取留观、隔离等措施。

九、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十、要认真做好发热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相应资料做好存档工作。

13

(九)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职责

一、值班医务人员如同时兼职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则在不同岗位及诊疗门诊工作切换时,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更换可能被污染的防护用品,做好手部卫生,不得在未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前到其他门诊工作,不得随意窜科室。

二、接诊医务人员必须为就诊病人及陪护人员主动、免费提供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对就诊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及收集,并详细记录。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错诊。

四、需要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时,必须要求病人佩戴口罩及其他必要防护用品后,方能前往。并要求缴费、取药等由陪护人员前往进行。

五、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必须进行登记和报告;发现新发、输入或本地少见传染病,需立即报告主管科室,并根据需要做好病人的隔离、留观等工作。

六、将病人基本信息、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初步诊断进行准确、详细登记。 七、工作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陪护宣传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告知。

八、接诊医务人员对接诊后可能被污染的诊疗场所及环境进行立即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好诊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并做好个人手部卫生。

九、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并做好记录。 十、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针头等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十一、主动、定期搜集,并学习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不断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十二、将门诊日志、消毒记录等资料收集归档,保存至少2年。

(十)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保洁人员进入发热门诊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相应的防护要求及级别做好个人防护。离开发热门诊时应脱掉防护用品,做好个人卫生处置及手部卫生后,方可离开。

二、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需要时强制通风换气,必要时采取空气循环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照射等方式消毒。

三、诊治每一个病人前后,处置完垃圾、痰液、排泄物后,离开发热门诊之前均应做好手部卫生。

四、接诊完病人后,对诊疗器械,污染场所及环境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启用备用诊室。

五、压舌板、体温计、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一用一消毒。

六、每日对室内地面实施湿式清扫1-2次,保持地面清洁,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14

七、室内桌、椅、门把手、电脑键盘、鼠标、诊疗设备操作台等物体表面每日在清洁基础上应擦拭消毒一次。可能有污染时,立即进行随时消毒。

八、拖布、抹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九、为进入发热门诊的病人发放并教起佩戴好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品,陪同人员不进入诊室,必须陪同时,需佩戴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

十、进入诊室的病人尽量不携带衣物、背包等进入。

十一、隔离留观病人的个人物品一般不带入隔离留观室,如必须带入,解除隔离留观时需全面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

十二、隔离留观病人留观期间不得离开留观室,原则上不设陪护。

十三、发热门诊内的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弃废物处理,必要时对医疗废弃物收集袋(箱)表面采取消毒处理后,再回收,回收处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同所在区域医务人员防护要求)。

十四、发热门诊环境及物品消毒,需做好记录,留档备查。

(十一)医院内部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各科室医务人员均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职责。

二、各科室医务人员在挂号、接诊或分诊过程中,如有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病人,需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相关科室就诊(或儿科传染病专用诊室就诊)。

三、肠道门诊开设期间,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诊;手足口病病病人分诊到手足口病(疱疹)诊室就诊;发热呼吸道病人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结核病人分诊到结核门诊就诊;病毒性肝炎病人分诊到肝炎门诊就诊;性病分诊到性病(皮肤病诊室就诊)。

四、预检分诊实行“首诊(问)负责制”,首次接诊或分诊的医护人员需为病人及陪护人员提供口罩等一次性防护用品,并指导其规范佩戴;并引导病人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必要时,带领病人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五、曾接诊过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的医务人员,需对诊疗器械,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严格做好个人手部卫生,后方可接诊其他病人。

六、传染病预检分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因预检分诊工作未落到实处,或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将追究首诊(问)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 七、医务科(或相关职能科室)负责对全体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的留存。

15

二、隔离病区

(一)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相关要求

(感染科有病区的医疗单位)

一、用途

适用于感染科设有病区的医疗机构。用于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二、建筑布局

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2.分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及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和污染区(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出入院处理室等)。

3.设立两通道(医务人员通道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设在污染区一端)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4.缓冲间对角开门,并有闭锁装置。

5.有条件的,可建立负压病房,用于可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隔离治疗。 三、隔离要求

1.三区之间界限清楚,标识明显。 2.病室内有良好的通风装置。

3.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4.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6.如同种疾病患者居一室,两病床之间距不少于1.1米。 四、管理要求

1.病人在隔离治疗期间,尽量避免出病室。 2.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3.医务人员进出病区按相应的级别做好个人防护,出病区做好个人卫生处置,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4.制定并落实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

(二)隔离病房相关要求

(感染科无病区的医疗机构)

一、隔离病房(区)用途

适用于感染科未设隔离病区的医院。用于隔离治疗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的病房(区),无传染病病人时,且消毒处理后,可用于普通病人的收治。

二、隔离病房(区)的设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