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试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试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说明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电大成人专科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及开放教育专科金融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便于学员期末复习,现对课程考核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杨有红主编的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欧阳爱平等编写的实验手册第二版)及本考试说明。 二、考核环节

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可视学生到课率、完成作业等情况评定,所占比例为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

本课程考试题型定为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10分)和业务计算题(50分)。 四、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90分钟完卷。

第二部分 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 总论 1、财务会计的目标: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 2、财务会计的特征:一是以企业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作为直接的服务对象;二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三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 3、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掌握权责发生制、有用性可靠性、谨慎性原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是管理。

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制度。 2、库存现金的管理

3、现金的会计核算重点有两个: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

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及对清查结果的处理。发生现金长款或短缺,除了设法查明原因外,应将长款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短款则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查明原因后再转账。 4、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这里应掌握上述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2)银行存款的核算。重点是银行存款的核对,应理解企业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目的原因、方法以及对未达账项的调节。实务中,因某一方记账错误或发生未达账项可能造成双方账面余额不一致,为了确保账实相符,企业应与银行对账。对账的时间一般定期按月进行,对账的方法是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与银行对账单的记录逐笔勾对,最后采用专门方法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

5、其他货币资金。掌握包括的内容。其核算主要与存货的购进相关,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账款。 (1)性质与范围

(2)计价。应收账款通常按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附销售折扣销售商品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由于买卖双方的成交价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准,故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产生实质影响的是现金折扣。这里应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用总价法、净价法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3)会计处理。重点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4)债务重组。

(5)坏账的核算。首先应明确坏账的确认条件,其次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直接转销法下,坏账的核算包括确认坏账损失、收回以前年度已注销的坏账两项内容。备抵法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需要定期估计还账损失,作为坏账准备处理。这里应理解直接转销法、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备抵法下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各期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2、应收票据。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这里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票据、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票据到期等内容;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上述内容的核算离不开相应的计算,如票据到期日、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及到期值、贴现息及贴现净额等,都应掌握。

3、预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核算可结合存货的购进掌握。这里的重点是账户的设置有两种方法:预付账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这是资产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同;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账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核算。 4、其他应收款。重点掌握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 第四章 存货

存货的内容很多,主要掌握:

1、存货的性质及内容。存货的界定:法定所有权

2、存货的计价。可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收入存货的计价。收入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的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尤其应注意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存货实际成本的差别。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教材对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介绍了七种方法,应掌握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金额、期末结存金额;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非历史成本基础的一种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运用,应掌握其具体操作。 3、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两种,应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发出存货的核算特点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别。 4、其他存货的核算。

(1)委托加工存货。掌握其实际成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加工环节税金的处理;熟悉有关会计处理。

(2)包装物。注意包装物的概念、核算的四种情况,还应熟悉包装物发出及摊销的会计处理。

(3)低值易耗品。注意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异同。着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

5、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重点掌握盘盈收益、盘亏或毁损损失的列支。

第五章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内容不多,但核算难度较大。

1、短期投资。一是会计算其购入成本。二是掌握购入、持有期内取得收益、出售的会计处理。三是掌握期末计价方法,尤其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长期债券投资。一是掌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二是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入债券时,掌握自购入到收回投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企业应视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同从中选择使用。 第六章 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

2、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重点是外购及自行建造两种情况。外购包括需要安装、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安装费的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3、固定资产折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掌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及折旧费的列支。折旧的计算方法分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因前者简单,故应将加速折旧法作为重点掌握。

4、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包括出售清理、正常报废清理、提前报废清理三种情况,其核算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这里应熟悉“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使用及清理业务的全部会计处理。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内容。

2、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应理解它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异同,掌握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3、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包括转让使用权、转让所有权,两种不同情况的转让成本有差异。这里应熟悉转让的会计处理。

4、其他长期资产。主要内容是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首先应明确其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开办费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

第八章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内容很多,其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前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同一项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可结合前面的要求学习。

1、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一是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二是掌握工资费用的列支;三是熟悉工资的会计处理。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门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支出。 2、应交增值税与应交营业税。主要掌握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其中,增值税是一个大的流转税,涉及的纳税人很多,应重点掌握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及会计核算特点,熟悉其会计处理。

3、短期借款。注意利息的核算:短期借款利息支出一律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应付的短期借款利息通过“预提费用”或“其他应付款”账户核算,“短期借款”只核算本金。

4、预收账款。重点是账户设置。

5、或有负债。理解或有负债性质。是一种潜在的债务;掌握其内容及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