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秘籍第1讲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届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秘籍第1讲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20届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秘籍 第1讲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知识概述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人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几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自己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第一节 命题作文审题四法

命题作文,即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导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那么,如何审好题目呢?

一、抓题眼,明方向。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尝试》《奔跑》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心灵的选择”的“题眼”是“心灵”。“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

眼”是“喜欢”。

二、明限制,定范围。

中考作文在题目上或显或隐地会加以限制,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数量、情感、内容、变化等诸多方面,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题目上若没写明限制的内容,需要考生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这些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内容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时间范围——过去、现在……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我们所经历的和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展联想,挖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四、析导语,明暗示。

题目前面的导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作为一种提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目与拓展思路,同时,也指出了写作范围和素材选择等。作为一种限制,导语往往会限制文章的选材、立意等,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让我们的写作有一定的方向。所以做这类命题作文题,首先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提示语。如2017年安徽中考作文命题“这就是我的承诺”,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首先审题目:“这”“我的”“承诺”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这”属指示代词,而且是单指,不同于“这些”,“字”外之意在于,不可见到“承诺”便兴奋,一口气写出两三个承诺,那便是跑偏了。“承诺”是主角,导语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承诺”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不闯红灯、走近经典、追求卓越、关爱他人……走出了“小我”,体现出和谐、文明、

敬业、友善等等价值理念。“在初中生活里”明确的是“近年来”的时间概念,“经历和感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现了“我”的范畴。可见,这些要素,字字都是提要求、句句都是定规则,轻视不得,忽略不得。

第二节 半命题作文:细审题,巧补题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者只给出了题目的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以自己补充的题目为题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考题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令不少考生无从下手,但若能充分利用其特点,写好半命题作文并非难事。下面就教给同学们重要的几招。

一、细审题,明限制。

曾有人诗意地把半命题作文比作“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考生可以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一样自由选材构思,但绝不能忘乎所以地脱离命题人手中的“线”。命题人的“线”控制了考生飞翔的范围。那么,半命题作文通常有哪些限制呢?

一限选材范围。虽然半命题作文有一半命题权由我们掌控,但绝不能脱离命题者限制的选材范围。如2018年安徽中考半命题作文《原来,我也很 》,题目中的“原来”“也”是关键,它告诉作文者,题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读者恍然大悟,因材,所写的内容必须写到所填内容的反面,不提这个方面,文章就离题了。再如这个题目前的导语中写道“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从这个导语,也可以知道,所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成长中经历的事件,写自己成长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某种品行,而不能写成别人的。

二限作文立意。虽然不少作文题有“立意自定”的自由。但我们补题时绝不能突破命题人暗示的立意方向或底线。如2019年河南中考半命题作文《 让我更出彩》,“出彩”一词提醒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三限感情基调。有的半命题作文已经限定了作文的感情基调。比如半命题作文《怀念 的日子》,就暗示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对某人、某物、某段时光的怀念。

二、细审题,明要求。

虽然半命题作文只给出了一半的题目,但通过细心审读,还是能帮助获得关键信息的。半命题作文的题目通常有前空型、中空型、后空型几种结构,无论哪种结构,考生都应从两

个方面分析题目:一是把握已有的一半题目所透露的信息,二是仔细揣摩所填内容与已有内容的搭配,确保逻辑上是严密的,语言上是通顺的。

1.抓关键信息,揣摩命题意图。

如“ 里的微感动”,一个“微”字表明了写作的重点是小感动,写作时要小中见大,再如“那一次,我 ”,“那一次”不仅有数量的限制,还告诉我们在叙事的同时要突出瞬间的心灵体验,写出真实的感受。这些字词,是审题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的信息,充分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

2.细审题,审清题目中的隐性信息。

如“越来越 的我”,“越来越”就隐含着在写作时要重点写出“我”变化的过程这一信息。

3.细审题,明确有关文章体裁等方面的要求。

作文的写作要求一般包括体裁、篇幅、及表达等方面的限制,考生在写作时要仔细阅读写作要求,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确定适合自己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才能使自己得心应手,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三、巧补题,出佳篇。

“题好文一半”,好的作文题目能让人眼前一亮,也有利于写出靓丽的作文。好的作文题目,是作文的眼睛,可以让阅卷老师窥见文章的灵魂。因此,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写作的关键。补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作文得分的多少。下面给同学们谈谈补题的三大原则和五个技巧。

补题原则:

1.熟悉性原则:即选自己最熟悉、平时积累素材较多的,容易把握的内容来补题。如“我的青春里有 ”一题,如果考生对某次失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可以补写为“我的青春里有失败”,如果对某次成功记忆犹新,就可以补写为“我的青春里有成功的喜悦”。反之,如果对“温馨”体会不深或材料不足,就尽量不要作为补写在横线上的词语。

2.贴切性原则:即标题范围尽量小,从小的角度切入,选取特定的情境,不要太宽泛以致偏离题意。如“ 的味道”一题,可以补写为“糖葫芦的味道”、“想家的味道”等。这样补题便于选取自己生活中有关这些最为心动的场景或印象最深的细节,从而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是新颖的。如“美在 ”一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