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贵阳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轴”是指城市商业发展轴;

“两核”是指老城区商业中心区和金阳新区中央商务区; “三圈”是指由两核向外逐层扩散形成的三个商业圈层;

“七星”是指主城区周边的外围城区及郊县相对独立的七个区域,即龙洞堡、乌当、花溪、清镇、修文、息烽和开阳。

(1)一轴延伸:商业布局沿东北-西南向逐层展开,自城市商业中心区沿商业氛围和级差地租的弱化方向扩散,形成一条贯通乌当、云岩、南明、小河、花溪的城市商业发展轴。 (2)两核辐射:在老城区加强商业中心区建设,主要发展对市域范围以外的消费者具有广域吸引能力的零售商业。在延安中路、中华中路、中山西路、瑞金中路围合而成的四边形区域内建立商业区域——“中华中路高端商业区”。引进大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等现代化高级业态,以及高端餐饮、娱乐等配套商业,形成高规格、一体化、一站式的高端商业区。

在金阳新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形成贵阳市的商务核心区。在中央商务区密集布局商务写字楼,以省内高知名度企业总部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为目标入驻机构,以持久且频繁开展商务活动的商务人群为目标入驻人群,同时为中小企业和创业期企业预留商务设施。重点发展金融、咨询、中介等产业服务业。在此基础上,发展对超出市域范围的消费者(尤其是商务人群)具有广域吸引能力的高端商务配套商业,即服务于商务人群和商务活动的商业、餐饮、住宿、接待服务业。

(3)三圈分工:由两核向外逐层扩散形成内、中、外三个商业圈层。内、中、外三圈层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辐射广度。城市商业发展轴从各圈层穿越而过,在与城市发展轴相交的节点上,相应地形成商业网点聚集区。

第 5 页 共 80 页

内圈层: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北京

路、宝山路、解放路、浣纱路、枣山路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主要将云岩区和南明区的老城区囊括其中;另一部分是金阳新区的主城区。

该圈层内除去“两核”以外的区域,主要发展对市域范围内消费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零售商业。该圈层以特色商业街为发展重点,建立各类专业商业街和具有贵阳本地特色的综合商业街,形成新、老城区内商业氛围多处发散、全面布局、整体提升的综合效应。

中圈层:是由内圈层向外发散所形成的

东南-西北向的哑铃形区域。该圈层东半部以乌当板块新添区域、龙洞堡板块和花溪板块太慈桥至甘荫塘区域为界,西半部以白云区为界;主要包括小河、白云、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等板块。

第 6 页 共 80 页

该圈层主要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发展对物流要求较高的批发主导型商业,重点布局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配送节点,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市场群带,在延伸市域辐射力的同时,在功能和结构上与中心城区商业网点体系实现互补,集散商品、凝聚人气,促进新城发育。

外圈层:中圈层哑铃形区域以外的环形

区域为外圈层,主要包括龙洞堡、乌当、花溪、开阳、息烽、修文和清镇等板块。 该圈层各板块基于各自相对封闭的经济系统展开相对独立的商业网点布局:优先广泛布局社区商业和胜任型生活配套商业,保证居民生活便利;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对板块以内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区域性商业网点集群,在板块范围内前瞻性地布局大型零售网点,形成对整个板块商业发展的带动力,推动其商业氛围的逐步成长;对于尚未达到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预留出商业用地,以备条件成熟时开发建设。处于外圈层和商业发展轴交点上的花溪和乌当板块,将依托中心城区商业资源的梯度转移,率先形成区域商业中心,适宜前瞻性地布局主题型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等大型郊区型零售业态。 (4)七星拓界

除发展社区商业进而打造区域商业中心之外,处于外圈层中的“七星”应结合各自特点,集中板块内优势商业资源和交通设施积极打造特色化的广域商业集群,如物流节点(龙洞堡、清镇、花溪、息烽、修文、开阳)、专业市场群带(清镇、修文、花溪)、旅游接待中心(花溪、乌当、清镇)、商务接待中心(开阳、修文)等,逐步实现板块内商业的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和档次提升,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各外圈层板块城乡商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5)阶梯轮进

两核区域强势聚集高级零售业态和高端零售、服务网点,并利用地租杠杆推动低附加值、弱辐射力的业态和网点向外围梯度转移。

第 7 页 共 80 页

核心区定位改变和商业资源外扩促进内圈层市域商业街的壮大和繁荣;利用租金优势,在城市商业发展轴与内圈层交叉节点(大营坡、火车站等)塑造新的市域商业中心。 内圈层商业繁荣导致租金提升和交通拥挤,推动专业市场向中圈层扩散;利用交通和租金优势,在城市商业发展轴与中圈层交叉节点(小-孟)以及环城高速与城市放射线的互通节点(金华、下坝、牛郎关),打造特色专业市场带。

随着市区商业发展,使城市商业发展轴继续向两边拓展,寻找新的低地价节点,进一步形成新城区域商业中心,由此循环往复,形成阶梯轮进式的商业发展模式。 三、零售网点 10、零售网点规划目标

依据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功能配套的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各类大型零售网点的业态类型、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对现有大中型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合理布局和新建大中型商业网点,使大中型商业网点成为“一轴、两核、三圈、七星”现代都市商业格局的重要构成要素,并全面提升网点销售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 11、零售业态结构调整

加强对百货店、购物中心、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及其它大中型商业业态的规划导控,合理布局数量适中、层次较高、形象良好的零售、餐饮网点,塑造亮丽的商业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1)整体控制传统百货商店

贵阳市在传统百货商店层面的工作重点从新建商店转向对原有百货店的改造升级、布局调整和功能更新。城市中心区功能较为单一、定位较为局限的传统百货店一部分向外围城区转移,一部分提升成为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百货店或目标顾客更灵活的新型百货店。 (2)择机发展新型百货商店

在传统百货调整升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商业地产和经营主体,前瞻性地导入新型百货的经营理念,将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业态形式——如全线折扣百货(FULL-LINE DISCOUNT)、低价折扣百货(OFF-PRICE)等——引入商业街或购物中心,以实现激活百货业态、带动商业街繁荣、启发高端品牌消费、强化商业中心辐射力的多重目标。 (3)有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

重点打造或引进4-5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超市龙头企业,尽快奠定超市作为零售网点主力业态的地位;并根据人口分布的空间结构和居民社区的开发动态,引导超市企业进行有序、合理的网点布局。

第 8 页 共 8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