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案例分析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案例分析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案例分析作业: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导向问题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而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目前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不只是网络机构和网络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网民的责任。互联网的应用,要求每个网民都要有自觉的意识:当你在互联网这个公共平台上享受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自由时,你也同时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网络规范。网络媒体在享受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高度自由和无限分享的同时,更需要坚持媒体操守,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践行一个媒体的社会守护职责。 案例:

从汶川大地震可以看出,在灾难面前,中国互联网和两亿多网民爆发出的力量,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此次大地震中,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表现在以下方面:

就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网络成为这场灾难的第一个报道者。无论是官方网站还是商业网站,都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快速及时、容量无限、时空无界、超强互动的特性,既有丰富、翔

实的独家网络新闻,又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报道灾情。这是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责任与效能,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在舆论公开多元的环境中,越主动就越有利,越主动就越有为。

网民主动的信息发布意识使得地震信息在网络中最早出现。新华社是最早发布地震消息的官方媒体,但在新华社发布相关消息之前,就有网民通过博客、贴吧、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平台发布了地震的各种信息。并且,网民们还对地震灾难展开积极讨论互动。在获知了地震发生的消息之后,短短时间之内,网络论坛中关于此主题的言论就呈“井喷”式增长。

以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为例,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之后,截至5月13日凌晨,关于地震的帖子就超过了2000篇。网民在地震发生之后,非常关注灾区的情况,他们除了关注传统媒体对灾情的报道之外,同时也利用网络媒体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相当多的网民保持了冷静理智的态度,积极献策,通过网络媒体提出了救援建议。 分析:

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网络媒体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了发布最新消息的平台,互联网成了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中国网络媒体已经成熟”,“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通过汶川大地震可以看出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需要网络媒体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反应的灵敏性,还是应对的效率,都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政府通过现代

网络传媒手段,不但将整个灾情袒露在公众眼前,而且对救灾的进展进行了不厌其详的报道。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政府突然由无形的主宰者,变成了有形的关爱之手。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充分见证了网络媒体的力量,看到了网络媒体的崛起。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的积极作用。网络世界具有非中心性,它不存在权威,任何网民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消费者、传播者和接收者。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人们总是迫切地想知道事情发展的进度,传统媒体受新闻采编、制作、播发作业流程的制约,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往往出现信息延迟的情况。网络兼具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滚动播出,多方位、多角度、多元素快速传递信息,全程展示事件,舆论效果比传统媒体更强大。

主流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主动出击,及时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发布权威消息,为网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稳定人心。网络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互动功能,让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网民提供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有助于网民在紧急时刻沟通交流,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网络媒体具有双向交互的特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能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最好的桥梁,在党和政府的危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使事件复杂化。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削弱或失效了,网上信息发布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深刻性和严谨性,难有权威性。网民在传播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社会阶层、个人经历、利益诉求、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传播同一事件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网上个人化、情绪化爆料和报道,有可能使事态复杂化。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新闻报道、爆料炒作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经济诱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网络媒体不能正确把握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量,为了提升点击率、“抢新闻”、在受众中制造轰动效应、增加广告收入,不惜弄虚作假,乱设“议程”,搬弄“是非”,以煽情、刺激甚至是以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方式招徕受众、误导公众,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给管理部门处理事件造成困难。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

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意识,提高引导能力。重大突发事件大多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或危机事件,直接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社会的破坏程度很大。如果没有正面舆论导向,容易滋生负面舆论,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重疏导而非堵截,积极引导网络媒体的报道,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处理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