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坝水电站大坝枢纽土建工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渡口坝水电站大坝枢纽土建工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渡口坝水电站大坝枢纽土建工程

2008年防洪渡汛方案

1 编制依据

1) 《重庆市梅溪河渡口坝电站首部枢纽土建工程施工(合同编号:DKBZB—DBSN)》招标文件第二卷技术文件;

2)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梅溪河渡口坝水电站工程2008年度渡汛设计报告》;

3) 重庆梅溪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梅电综[2008]11号《关于渡口坝电站安全渡汛的通知》;

4) 奉节县防汛抗旱江河管理指挥部办公室(奉防汛办发[2008]10号)《关于渡口坝水电站工程河道清障的紧急通知》;

5) 奉节县防汛抗旱江河管理指挥部办公室、奉节县水利局(奉防汛办发[2008]10号)《关于渡口坝水电站工程大坝工区停工整顿的紧急通知》;

6)2008年6月5日奉节县防洪办、奉节县安监局、奉节县水利局召开关于渡口坝2008年大坝防洪度汛方案的审查会议精神。 2 概述

2.1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2.1.1 水文气象

梅溪河属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干常见,伏旱突出等特点,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局部小气候特征明显。

流域内降水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从4月~10月,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88.2%,其中以7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18.0%。12月~2月枯期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1%。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37.2mm,最大年降水量1815.5mm,最小年降水量894.1mm,倍比系数为2.03。梅溪河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月~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多为1d~3d,其中大部分雨量集中在24h以内,受大巴山暴雨影响,暴雨常在建楼、尖山、渡口坝一带出现。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9.2℃;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507.4h; 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1%; 风速、风向:多年平均风速1.9m/s,风向多为NE向,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5m/s,实测瞬时最大风速19.0m/s; 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1405.4mm。 本工程洪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每年4月上旬开始,流域进入汛期,5月~9月为主汛期,降雨量最丰沛,暴雨频繁,洪水也大,年最大流量基本上发生在该期。10月~11月上旬为汛后过渡期,随着降雨减少,洪水也小,11月中旬到次年3月是稳定退水期。梅溪河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月~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多为1d~3d,其中大部分雨量集中在24h以内。 坝址处分期洪水设计计算成果见表1,坝址及坝址下游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见表2及表3。 表1 渡口坝水电站上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项目 2月 3月 4月 5月~9月 10月 各频率设计值(m/s) P=2.0% P=3.33P=5% P=10% P=20% P=50% 65.55.45.30.17.5.15 231 732 317941 182 625 287801 144 538 263685 87.396 220498 41.263 176323 9.34 106 1139 124 3 项目 11月 12月~次11月~次11月~次10月~次 各频率设计值(m/s) P=2.0% P=3.33P=5% P=10% P=20% P=50% 541 427 338 205 98.21.9 61.553 923 10250.450 783 899 42.368 670 794 28.243 488 624 17.134 316 455 5.15 35.7 121 231 3表2 坝址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m) 481.482.483.484.485.0 3.56 12.7 68.1 171 流量486.323 487.521 488.808 水位(m) 489.490.491.492.493.494.495.496.1150 1520 1960 2460 3000 3580 4230 4880 流量 表3 坝址下游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成果表 水位(m) 481.流量482.483.484.485.301 486.490 487.768 488.1100 0 8.58 58.2 155 水位(m) 489.490.491.492.493.494.495.496.1470 1900 2390 2930 3500 4150 4790 5460 流量 2.1.2 工程地质 水库位于梅溪河中上游,设计正常蓄水位575.00m;坝址位于龙王庙(新政乡)以北两坝桥,库尾位于奉节县天平乡关门山上游约1.5Km处,即与巫溪县交界的茅湾附近。 库区属喀斯特——侵蚀中~低山地貌的中~深切峡谷地形,地貌受岩性构造控制,成层性明显。库内碳酸盐岩分布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山高谷深,峡谷众多,喀斯特发育,为喀斯特深切峡谷地貌。库首碎屑岩分布区为中切单斜中低山地貌。软岩区河谷较宽阔,漫滩、一级阶地局部较发育;坚硬岩区河谷较狭窄,岸坡较陡峻,漫滩、阶地不发育。库区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两岸山顶高程一般在800~1500m之间,河床标高一般在430~575m之间,相对高差500~1000m。两岸坡地形陡峻,地形坡角一般在45~60°之间。河流两岸冲沟较发育,呈不对称树枝状展布;冲沟多沟深源长,长年有流水。水库干流以横向谷为主,河谷剖面形态多为 “V”型;支流冲沟多为纵谷,河谷剖面形态多为不对称“V”型。

水库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嘉陵江组(T1j)、中统巴东组(T2b)、上统须家河组(T3xj),在洼地、两岸斜坡及沟谷底部零星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崩积、河流冲积层。

库区主要褶皱构造为朝阳—官阳背斜、鞍子山向斜、大木垭背斜,在背斜南翼发育次级小褶皱。褶皱走向近东西,北部较紧密,南部变疏缓。背斜南翼陡、局部倒转,北翼较缓;向斜则南翼较缓、北翼较陡;

库区未见大断层,局部见与构造线走向近一致的陡倾角小断层。库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除层面裂隙外,主要发育六组优势节理,其中,以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张扭性节理最发育,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节理。浅部节理平均间距0.3~0.5 m。

库区范围内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梅溪河属补给型河谷。各喀斯特系统的洼地、落水洞与对应的喀斯特泉大体顺构造线呈串珠状排列,喀斯特水主要在同一地层内沿层间喀斯特管道、裂隙运移,在库内地下水总体流向为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两岸地下水水力坡降1.3~15%。

库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危岩、崩塌、滚石,在巴东组软岩库岸局部见小规模松弛、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