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重点治理内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重点治理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具式组合块模板,后拆除上层模板。

图三 工具式组合模板块示意图

图四 下层模板与工具式组合模板块示意图

图五 上下层模板与工具式组合模板块示意图

5、拆下来的工具式组合块模板清理后与上一层模板组合成整体一次安装、固定并校正使用,循环往复周转使用。

6、楼梯模板缺陷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

6、1、侧帮在梯段处可用钢模板,以2mm厚薄钢板模和8号槽钢点焊连接成型,每步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使用,侧帮与楼梯培养帮用U形卡连接。

6、2、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比过大,应加剪力撑撑牢。 6、3、采用胶合板组膈模板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300-500mm,支承和横托的间距为800-1000mm,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牢,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底与踏步口齐,踏步侧板下口钉1根小支撑,以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

(三)、混凝土部分

1、麻面

1、1、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2、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2、蜂窝

2、1、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预防措施: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3、孔洞

3、1、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预防措施:

3、2、1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3、2、2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3、2、3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 2m ,大于 2m 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3、2、4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4、露筋

4、1、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露在混凝土表面。 4、2、预防措施:

4、2、1 、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4、2、2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 1m 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4、2、3 、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 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注。

4、2、4 、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4、2、5 、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 2m 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4、2、6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4、2、7 、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5、缺棱掉角

5、1、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5、2、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季混凝土浇注完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6、施工缝夹层

6、1、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6、2、预防措施:

6、2、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 1.2Mpa 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6、2、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灌注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予清除。

6、2、3 、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7、楼板厚度不足

7、1、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8、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8、2、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