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天满分作文训练第二讲选材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天满分作文训练第二讲选材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优秀作文示例

(一) 漫步书海

推荐辞: 读书,充盈了生命分秒,增添着生活的情趣,浸润过灵魂的气息,将此记录,即成美文。

乘一叶扁舟弄潮于知识的浪巅,持一本好书徜徉于书海的博大。 漫步语林,徜徉书海,与书产生共鸣,在宁静中体会活力,美哉!

无数文人墨客,无数感人故事,伴着阵阵墨香,悄然飘入我的心头,如同在语林漫步,吮吸着大自然不羁的律动,触摸着赤裸裸真实的语文。如同在书海徜徉,纵然惊、险、奇、难、却滋味百般,浪花与我的心灵猛烈撞击,如此神奇之感,读书也。

古人曾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也!捧一本好书,翻开书的扉页,上面或深或浅的墨字在瞬间使读者如临夏日冰凉,冬日温暖。

读书,似与童真的孩子游戏,在当中感受真诚;读书,似与老者促膝谈心,在字里行间触摸静谧;读书,似与亲人共唠家常,在温暖词句中体会熟悉;读书,似与朋友推心置腹,在怀念思考中回味美好……

在书中成长,在书中欢乐,更在书中体会!读《骆驼祥子》,体会人生百味;阅《红楼梦》,感受人情世故;品《三国演义》,赞叹英雄豪情……

在文字中可以学习很多,也可以感受很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文天祥的大义;“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那是泰戈尔的深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鲁迅的志向……

正是读书,给一成不变的生活添加了趣味,告诉人们什么是酸、甜、苦、辣。正是读书,让一张白纸,涂上了缤纷的色彩。“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一切书中都有。真情、斗争、光明、黑暗、社会、人生,一切书中都有。

何不捧起一本书,品书情,闻书香,漫步语林,徜徉书海…… 美哉,美哉! 【写作密码】

1.生活需要感受:漫步书海,眼睛放慢了脚步,心灵张大了鼻孔,思想张开了双翼。。

2.笔法值得借鉴:作者用如椽之笔,概括了漫步书海,徜徉语林的百般滋味,丰富感受。同时,作者又用精细之笔,具体地细致地描绘了阅读经典之作,文字经典时的感受,丰富而富有质感,那种漫步书海的感受令人感同身受。

3. 结构可以模仿:文章整体,如一个棱形,首尾呼应,语言概括性强,浓缩了对书的珍爱。中间内容,思维发散,联想感悟丰富,有利于突出中心。

5

(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推荐辞:国学在普及,文化在传播。边阅读,边思考,于是,发酵了,空气中弥散着醉人的芳香。

生活中不缺少语文,缺少的是发现、品味语文的眼睛和头脑,只要我们细细品读、静静地感受,就能体会到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

晚上十点,整栋居民楼瞬间停电,黑暗让人感觉太难受了,而我却毫无睡意。

点燃那仅仅半寸的蜡烛,轻轻地,静静地,坐在窗边,只有那烛光闪动橘红的火焰,犹如一个跳动的精灵,飞舞在我身边,我凑近了看,有部分白色的细烛已变为液态,如梦如幻地映出上方的火焰——温柔的烛焰。

近近地看着烛光,感受它的光和热。它的全部的能量,一点点消散于空中,只要足够近,我就能真切地感到它的一呼一吸,灼热的气息,暖了的心。小小的烛光映在窗上,它不同于太阳通过玻璃反射后刺眼的强光,它很贴心,提供一方光明,却不会伤了你的眼睛。哎,这烛光——贴心的光亮。

我听着轻音乐,靠在窗边,白天的疲惫早已远去了。月明星稀,静静的一切包裹着我,想到李商隐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觉得此情此境实在诗意。几百年前,王维、杜甫、李白、李商隐、刘桢、王安石,他们都在这烛光下,挥洒笔墨,让俊秀的诗篇从此永留青史,我突然觉得很幸福,沐浴在相同的明黄火焰下,我竟能同古仁人一样感受蜡烛的光照,用心去思考,去体会。

不到半小时,我家仅剩的那小蜡烛就缓缓灭了自己的光亮,又回归黑暗,我不禁又联想到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呀,蜡烛在发亮光的同时也消耗了自己,但光亮是它的幸福,泪干是它的心愿。恍惚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语文课堂中,仿佛听到了《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心声,感动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仿佛看到了邓稼先,正投入全部心力,在铸“两弹一星”……

在黑夜中静静地品读、感受烛光,不也是一堂语文课吗? 【写作密码】

1.内容丰富而紧凑:开头的“生活语文”,结尾的“语文世界”“不也是一堂语文课吗?”,前呼后应。主体部分对烛光的解读、品味犹如语文课中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2.在“床底”发现“矿藏”:文中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无题》以及《出师表》《邓稼先》等无不出自语文课本,这一切都暗合了题旨。对烛光的解读从“温柔”、“贴心”、“有诗意”到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犹如对文本由浅入深的品读,衔接自然,层层深入。

3.意境富有诗意:“烛光”这一意象,再加上诗句的运用,使得文章含蓄隽永,意蕴丰厚。

(三) 这里风光别样好

推荐辞:如果仅是积累,大脑只是仓库。是谁裁出二月细叶?那是作者晶莹的灵感。

诗,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支曲,传唱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飘扬在深巷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吟诵着绝代的歌……诗,一处别样的风光。

6

这里的风光,回荡着壮志豪情。

沧海之上,竭石之边,浪击起千层雪,风扬起红披衣,他(——魏王曹操)临石观海,满月豪壮,望着雄壮的沧海,吟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不朽诗篇,以诗抒发了他那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雄心壮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易水之滨,面对友人的饯别,他(——勇士荆轲)歌以咏志,歇罢,扬剑而去了……我在诗中读懂了他的悲壮豪情,他那视死如归的丹心。

这里的风光,满载着希望之光。

寒月之下,他(——大诗人李白)独酌独饮,对影而舞,对月而歌。珍馐之前,他停杯投箸,满心茫然。仕途的险阻让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他并未消沉,并未在低谷中徘徊,便得闲来垂钓碧溪上,有了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灵悟,产生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我在诗中观到了一份乐观,一份豁达,一份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这里的风光,洋溢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细看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活泼,领略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的喜悦,观赏那“二月春风似剪刀,万条水下绿丝绦”的绿色生机,感悟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哦,美丽的春景,我在诗中尽收眼底,春之乐,我在诗中无限体验。

这里的风光,弥漫着凄美,朦胧的柔情。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谁在菊前哀叹,是谁在席前悲思,为什么你的眼常含悲情?为什么你对花哀怜……哦,李清照,你无须开口,在诗中我看到你是为国破,家亡,夫死而哀叹,而悲思,心中的愁苦已无法被小舟承载,你只能在诗中倾诉片言只语,在诗中感叹世事变迁……

携诗而行,我仿佛看到河畔柳的婀娜多姿;略诗而走,我仿佛感受到游鱼的自在快活;悟诗而飞,我仿佛融化于遥远深巷的悠长;吟诗而旅,我仿佛陶醉于浣纱女的绝色之歌……读诗,这里的风光显得别样好。

【写作密码】

1.大胆剪裁是关键:将风光,与诗和诗人相结合,一方面表现出小作者思维的活跃,联想丰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小作者对诗句和诗人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2.心灵感受是秘诀:诗中风光,别具一格。作者如数家珍,不同的诗歌内容,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感受都是特点鲜明,具体可感,令人深受感染,内心共鸣。

3.语言表达是“王道”:文章开头结尾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溢美之情,热烈而贴切,显现出作者语言的功力和思想的成熟。

(四) 感谢“雨”

推荐辞:积累经典,知人论世,心同其情,不仅能“唤雨”,还能“呼风”!

7

我喜欢看雨,每一滴雨珠都能凝聚我的目光;我喜欢听雨,每一声雨滴都能触摸我的灵魂。无论是郁闷也好,欢悦也罢,雨带给我的或是一份宁静与安然,或是一种斗志与希望,或是一种对于青春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或是一种对于文学艺术的沉淀,因为飘飞的雨滴永远都是多情的文字。

雨是温情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是肉体的感知,“沾衣欲湿杏花雨”,才是心灵的寄托;雨是柔情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是入肌后的温凉,“草色遥看近却无”才是人和季节的渴望;雨是凄冷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因果关系诠释了那雨凄冷的必然。

雨是缠绵的,缠绵于自言自语“何当共剪西窗烛”之中,那柔情中的缠绵梦幻“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总让人等待,等待着一个秋水长天;雨是闲适的,“七八个星天外”是闲适的背景,“两三点雨山前”就成了画面的主题,这是流逐于山外无奈中的闲适与闲适中的无奈。

雨是有灵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雨,魂断了潮湿的路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雨是激越的鼓点,“夜阑卧听风吹雨”,这一雨声阵阵,澎湃着老当益壮的激情。雨是无为而淡泊的载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去留都在风雨间,管他浮沉多少事!

当细雨化作紫烟,浸入心境的便是丝丝缕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雨便是对时间的感悟;雨是一颗燃烧的心,“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雨是一片温润的情,“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雨是一缕清爽的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听雨是一种心境,捧一本唐诗,临窗而读,那濯濯,那激越,那清幽,那凄婉,诸多的意境便在雨声中悄然萌生。无论你是否在雨中,你都能得到一次心灵的陶冶和洗礼。

雨,惬意的物滋润我求知的心。 【写作密码】

1.“死读书”肯定不行:作者将很多人熟知的诗歌经典盘活,为我所用,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组成属于自己的“方块长城”。

2.用“心”去迎接书本中的经典:作者说,雨是“温情的”、“缠绵的”、“有灵性的”,读来让人颔首称快,心同其情。没有深入地体会,就没有写作的智慧。

3.表达是艺术:文章语言中整句的运用,富有特色,值得积累和模仿。

(五) 经典与我同行

推荐辞:经典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经典不仅是诗文,还是绘画、音乐……

书籍和人一样,也分三六九等,但它不以财富名望为评价标准。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书是穿金戴银的暴发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