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 ?

? ?

? ?

发展史。

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一是南北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北方以工业为主,南方继续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二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核心问题),南方主张保留奴隶制。 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

过程:①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初战: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 ③扭转战局:颁布《宅地法》;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结果:1865年,北方获胜,维护了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 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战争的局限性:美国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种族平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对林肯的评价: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

俄国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

欧国家。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③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 ?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为了使俄国成为强国。 ? 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

育的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

欧洲强国之列。 ?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阻止自下

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二是为了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 ?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①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

制统治。②(根本原因)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④(直接原因)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意义、作用):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局限性: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

?

?

?

? ?

? ?

幕府将军手中。

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①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②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战胜幕府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都到东京。 明治维新的内容:①政治方面,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废藩置县”),以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④军事方面,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明治政府于1871年派出了48人组成的岩仓使节团赴欧美12国考察学习。 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至此,明治维新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明治维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的意义: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日本强大之后,又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三角贸易 ? 新航路开辟以后,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然后是英国和法国等国向外殖民扩张。 ? “三角贸易”的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 ? “三角贸易”的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16世纪至19世纪。 ? 三角贸易的影响:一是对欧洲:大发横财,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殖民者的资

本原始积累是 建立在对殖民地掠夺基础上的。 二是对美洲:获得廉价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三是对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阻止其文明的发展。 ? 海地在独立前是法国殖民地,海地人民经过斗争,于1804年宣布独立,揭开了拉丁美

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海地独立后,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在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等人的带领下,多次发动起义,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英国的殖民侵略 ? 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命令,特许刚刚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好望角以

东各国的贸易。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政权机构,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渐蚕食印度的土地,并掠夺财

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占据了印度大部分土地。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印度传统的手工业迅速衰落,手工业者大量失业。印度的社会经济收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1857年印度人民发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一是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二是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三是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

础。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 与蒸汽机相比,电力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

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设计出更高效率的电动机。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5年德国人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19世纪中期,美国人莫尔斯首次试拍有线电报成功。19世纪晚期,定居美国的苏格兰人贝尔研制有线电话成功,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大批量生产汽车,成为汽车大王。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 19世纪后期,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回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 ? 工业革命前,农业是英国的主要生产部门。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打谷机、割草机、

收割机等许多机械设备,以及各种化学肥料,促使农业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 工业化的表现:一是工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

主要地位;二是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人的数量逐渐超过了农民。 ? 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

变,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物质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

步提高,人类文明得到发展。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人口过于集中,居住条件恶化,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失业人

口增加,犯罪率增加。 ? 人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应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

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美化我们的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

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 工业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贫富差距加剧,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没有得

到根本改变,政治地位也没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