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如图:图表来源于新华社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如图:来自于人民网)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6年,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人民网,“两会新闻”)

材料三:

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增加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报告建议,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确定受生态保护政策影响范围内扶贫对象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等干预工具组合使用的方向。一方面提高生态补偿的标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生态现金补偿、提供生态公益岗位和社会保障等办法,帮助受生态保护影响的扶贫对象脱贫。对包括生态保护区在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

弱区进行保护性利用,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这些区域在严格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科学考察、观光旅游和生态产品的生产与采集,既可以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收入,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

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也要稳步推进。首先,要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优化和加强其扶贫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根据这三个层次上的综合缺口评估扶贫资源需求,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其次,要探索并实行有利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扶贫方式。兼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等方面。再次,创新和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从更高的层级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仅仅依靠贫困县的努力恐怕难以如期完成任务。最后,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和脱贫需要的考核评估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探索和总结出应对的有效政策和方法,以保证实现预期的脱真贫、真脱贫。

(《经济日报》2018年1月10日,记者苏琳,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材料四: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完善考核监督,用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自《2019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7亿人以上降至了2千万人以下,40年的减贫效果十分明显。

B. 从1985年到2015年,按5年一段计算,农村贫困率一直在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小的是1985到1990年这一段,最大的是2000到2005年这一段。

C. 从2012年到2018年连续6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率下降幅度逐年在增

大,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18年。

D. 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在下降,特别是近3年减贫在不断增速,依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希望在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精准脱贫成绩显著,联合国的《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A. 中国的扶贫措施从中央到地方责任落实到位,显示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

B. 截至2018年末,我国贫困人口降到1660万人,政府又坚持后续扶贫发力、抓实抓细,到2020年我国实现预期脱贫目标后,再无贫困人口。

C.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只要解决了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问题,另两个层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D. 生态脆弱地区脱贫致富的得力措施是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控辍保学,增加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名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6. 针对脱贫攻坚,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哪些举措?请根据上面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①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有效落实定点扶贫政策。②给出有效办法,增加生态脆弱地区受影响贫困人群的

收入。③规定脱贫最后时间,提出并落实脱贫攻坚具体措施。④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⑤控辍保学,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⑥保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巩固脱贫成果。⑦完善考核监督,用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

。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选项篡改文意,“贫困率下降幅度逐年在增大,”错误,根据原文“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可知,贫困率下降幅度逐年在“减小”。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选项,“再无贫困人口。” 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也要稳步推进。”可知,“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并不是说一定没有。C选项,条件推断不成立,根据材料三第二段 “要根据这三个层次上的综合缺口评估扶贫资源需求,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可知,还需要做“整体计划”,还有“其次”、“再次”、“最后”的内容。D选项张冠李戴,这些“脱贫致富的得力措施”不是“生态脆弱地区脱贫致富的”的措施。根据原文“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可知,这些“措施”只是“脱贫致富”的措施。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320个中央单位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明确中央9个单位为定点扶贫牵头部门。”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有效落实定点扶贫政策的措施。根据原文“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增加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给出有效办法,增加生态脆弱地区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的措施。根据原文“国家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也要稳步推进。”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规定脱贫最后时间,提出并落实脱贫攻坚具体措施。根据原文“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措施。由原文“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控辍保学,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措施。由原文“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可知中国政府主要采用了保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巩固脱贫成果。由原文“完善考核监督,用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可知中国政府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