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里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施“人才强镇计划”,把符合产业和经济转型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及产业实用技术人才吸纳和引进到里水来。推动各类产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二次开发;全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留驻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人才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跨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分配激励和人才保障机制。

4.2.4 通过地域整体形象塑造大幅度提高里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立足本土,联系实际,积极创建各种荣誉称号,如:全国文明城镇、国家卫生城镇、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历史文化城镇、绿色城镇、宜居城镇等含金量高、综合性强、影响力大的城镇品牌,这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以商务会展、体育休闲、高尔夫、乡村生态游,塑造里水地域形象,提炼地域名片,提升文化品位、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积极提炼里水人文资源,浓缩里水与其他镇区的差异化特质,个性化魅力,代表性特征,将涵盖里水人文地理、经济、旅游、历史、文化、生活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地产名牌、民风民俗等提炼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永久魅力的地域名片,代表里水的形象、气质和品格,体现里水的精神、内涵和追求。

积极以经营的理念,以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等方面的成就展示里水的魅力,争取国内外品牌展会、时尚盛会、演艺活动等,提升地域形象,扩大里水的影响力,提升文化品位,扩大对外宣传,树立对外形象,扩大媒介宣传,让更多人来了解里水,关注里水。地域整体形象就是里水发向世界的请柬,扩大里水的影响力,提高里水居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5 利用“都市圈依托”在“独立型发展”的同时兼顾“协作型发展” 做好“独立型发展”,里水做好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广佛错位发展,依据原有发展基础,发挥成本低、区位佳的智造洼地优势,借助广佛港口、机场、

13

铁路站、总部经济、科技、人才、资讯、消费等资源,积极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要兼顾协作,实现与广佛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产业发展合作共赢格局。积极借助广佛都市圈,积极承接广佛产业转移,对接广佛,加速与广佛的融合和融入步伐,按照广佛一体化来布局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城市形象等方面的对接,主动接受辐射带动,深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经济要素流动等方面与广佛的交汇融合。

5.发展重点

5.1城区建设 5.1.1原有城区提升

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拓展空间、突出特色”的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全面启动实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以商业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在建筑外立面、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进行规控,在建设标准上与广佛对接,提高档次和水平,把里水城区建设为居住、商贸、商务、消费、休闲的核心功能区,成为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以城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克服城区布局零乱、设施落后、交通不畅等缺陷,实施整体规划,分片整体开发,加快建设一批亮丽工程。加快里水涌一河三岸建设;完成里水第一城建设;积极建设领地海纳公馆、丽城香堤丽岸等商住项目;加快和顺铜锣湾、万福城等项目;糅合岭南水乡,打造滨河长廊,建设滨河公园,塑造“乐居里水”的人居环境,营造一河三岸的优美景观,为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空间。

同时积极推进里水旧城改造,加快城区周边村庄改造,推进里水新城区向西拓展延伸,将北沙、里水、赤山、大石、邓岗、新联等村纳入新城区规划,扩大城区面积,加速城镇中心建设。

14

5.1.2新城区建设

积极实施城区发育战略,加快模拟城区培育建设,形成大步-沙涌商贸新城、金草洲新城和中信山语湖新城等3个新兴城区。

3个新兴模拟城区培育要与产业布局互为依托,良性互动,以新城区培育为核心,积极发展新城区周边区域的现代产业,逐步形成以新城区为核心布局发展现代产业,以发展现代产业加速新城区的培育和形成,金草洲以房地产产业兴城;沙涌大步以商贸产业兴城,新城区是每一片区发展的增长极,而周边实体产业则是新城区的重要产业依托和支撑,形成产业与新城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重塑升城镇面貌,优化城镇形象,促进城乡格局巨变。

完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连接广州及南海主城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成佛山—环辅道、西线公路扩建、盐南线二期扩宽、沿江南路等路网建设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里水及和顺两城区、金草洲片区的内部路网;继续完善里水供气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5.2产业发展 5.2.1产业结构调整

经过5年发展,逐步形成智造产业、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初具雏形,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房地产业成为重要支撑,都市型生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建设一批带动性强、投资大、关联度高的重大产业项目,逐步培育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智造产业基地、广佛都市圈内服务于珠三角和广佛大都会区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广佛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力争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60:38。

瞄准产业发展未来,积极培育发展智造产业、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对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等类型的“智造产业”具有较高吸附力的区域,形成广佛都市区域内的“智造洼地”,使智造产业、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里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和重要产业。积极发展以满足广佛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为目标,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商务展览、科技研发等多项内涵的

15

都市型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重视农业发展,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岭南特色的休闲观光型都市型农业,解决耕地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到2015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国内先进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加快第二产业由“制造”转向“智造”。加快以信息数字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现有制造业,逐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控制数字化、制造工艺装备精密化、产品制造过程绿色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含量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高级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等,积极争取光电显示、光伏、光照明等产业项目落户。大力利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把“绿色指标”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等指标纳入各级官员考核体系,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力争到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中,智造产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调整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打造4大产业集群,以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强大现有支撑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中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退出;加速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现代化,加快制造产业聚集、产业链条完善和产业协作体系培育,推动制造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培育和打造家电、模具、 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4大产业集群,优化现有制造业。家电产业要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重视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研发环保型、节能型产品,推出科技新产品,获取更多附加值,完善产业链,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如志高空调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链。模具产业应以满足珠三角制造业发展需求为目标,提升现有模具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发展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完善模具产业产品结构,建成模具制造、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模具设备、教学培训、配套服务等结构比较完善的模具产业体系,形成能够有力支撑产业发展集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珠三角乃至国内一定知名度的模具产业基地;汽车配件产业应抓住广州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机遇,利用半小时辐射圈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广汽、广州日产、丰田和本田的一、二、三级配套商以及汽车综合服务配套企业的产业联系,主动融入广州及国内汽车产业链,加快行业龙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