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指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学术规范指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段明莲,张久珍,李凤棠编著.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冯雪娇.学术论文中抄袭现象的法律思疑[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15(1):15~18

冯雪娇.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思疑[J].出版发行研究,2009(1):65~68

蛊学明,张海钟.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问题的多学科分析[J].今日科苑,2007(22):292~29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韩启德.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的作用[C].重庆: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2009:8~10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马勇进.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的神圣职责[J].青海社会科学,2008(6):195~199

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M].刘华杰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美国医学科学院编.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M].苗德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作权和邻接权法律术语汇编(中英法对照)[M].刘波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田心铭.反腐败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汪谋岳.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与二级发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71~72

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12):56~65

王浩.学术腐败现象与治理对策[J].云梦学刊,2009,30(3):33~37 王立欣.当好学术“守门人”——论学报编辑在防范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中的行为.编辑学报[J],2007,19(2):139~140

吴树青.加强学术风气建设的几条建议[J].中国教育报,2009-03-16

肖东发,李武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杨玉圣,张保生.学术规范读本[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

易彤,徐升华,万常选,吴方君.抄袭剽窃论文识别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7,26(4):567~573

袁晓萍.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增刊),2003:101~102

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试用本)[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9

邹承鲁.再论科学道德问题[J].中国科学报,1991-10-25 邹承鲁.清除浮躁之风,倡导科学道德[J].光明日报,2002-04-10

编后记

国内外有关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问题的书籍已经不少了,那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为什么还要组织编写一本以自然科学为主题包括工程技术在内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呢?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高校汇集了众多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他们是我国现在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应当让他们指导诚信做学问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及早加以防范;二是尽管教育部和各高校三令五申要遵守学术道德,但近年来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仍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有其客观的社会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个人主观上急功近利,自律不严,明知故犯。

为了使学术道德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校普及,需要有一个简明的读本,它比一般条例性的小册子内容更为详细,道理也要讲得更清楚一些,但比长篇专著要简明扼要,大约在两节课内就能宣讲完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在编写之前教育部科技委秘书处朱小萍、汪兵及凌国维三位同志和编写组成员讨论了《指南》的框架结构,并帮助在教育部作为科技委战略研究重点项目正式立项,于2009年8月下旬启动。经过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张浩、鲍海港、赵春江和凌遥四位老师的努力,在2009

年10月底按计划完成了初稿,并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在部分科技委委员和科技司领导中征求意见。

在教育部领导的热忱关怀和部科技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2月在教育部科技委第六届全体委员会会议期间,对修改后的书稿又以“讨论稿”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上原则通过。此后在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涂传诒院士的建议下,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由王仰麟常务副院长主持,于2010年1月15日召开了多学科专家教授参加的座谈会,研讨了对《指南》的修改意见。到会的老师有涂传诒院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高松院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尔强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伯强教授(物理学院)、昌增益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吴艳红教授(心理学院)、唐少强教授(工学院)、张平教授(法学院)、周辉教授(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以及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贾爱英主任和何峰老师。他们从框架结构到具体内容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涂传诒院士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田晖、郭荔佳、姚硕等同志还对《指南》的内容和文字表达提出了具体的书面修改意见;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教授对《指南》中涉及“自我抄袭”和“动物、人体试验”等的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我们对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科研部以及各学院的老师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所提出的修改意见深表感谢。

编写组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去掉了“讨论稿”中“中外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增加了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的

讨论,形成了“终审稿”。2010年3月5日将“终审稿”的电子版发给了科技委正副主任和学风建设委员会全体委员;2010年3月11日在科技委主任扩大会上对“终审稿”又作了重点审查。编写组再次修改后形成了“送审稿”。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们还要感学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的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嘉林教授为本书编写提供了许多参考材料和有益的建议。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编写组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