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他真是祸不单行,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双亲。

C.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毛蒜皮的。” D.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种类繁多,歌舞、小品、相声、魔术……可谓异彩纷呈。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手起家(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 摧枯拉朽(腐朽) ...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敛息(收敛) ...C.眼花缭乱(纷乱,迷乱) 所向披靡(倒下) ...D.如梦初醒(刚) 殚精竭虑(尽)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āo) 翘首(qiáo) 刹那(chà) 摧枯拉朽(xiǔ) ....B.镌刻(juàn) 督战(dū) 签订(qiān) 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湛蓝(zhàn) 轻盈(yínɡ ) 锐不可当(dǎng) ....D.履行(lǚ) 浩瀚(hàn) 仲裁(zhòng) 屏息敛声(liǎn)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威武不能屈 B.饿其体肤 ..C.所以动心忍性 D.一怒而诸侯惧 ..二、名句默写 ......

6.经典诗文默写 (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2)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6)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 ) 燕脂( ) 车马喧( ) ...提携( ) 折戟( ) 不胜簪( ) ...殷勤( ) 谩( ) 嗟日暮( )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你对颔联中“争”“啄”的理解。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9.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 (3)猿则百叫无绝(______) (4)横柯上蔽(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三峡》文本,完成下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怪柏 ..3)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 、 、 。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惟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

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差强人意:__________ (2)如坐春风:__________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1)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2)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12.阅读与理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选段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2)分析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王阳明的思想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的。

B.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虽然有局限性,但也是不可缺少的。 C.科学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探测、具体细致的计划和适当的目标。 D.第⑦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七、语言表达

1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

(2)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