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不逊(xùn) 下咽(yàn) ...B.诘责(jié) 畸形(qí) 匿名(nì) ...C.绯红(fēi) 解剖(pōu) 喝彩(hè) ...D.顿挫(cuò) 厌恶(wù) 驿站(yì)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襄陵(rǎng) 欲颓(tuí) 轩邈(xuān) 徙倚(xǐ) ....B.阙处(quē) 戾天(lì) 采薇(wēi) 候骑(hòu) ....C.素湍(tuān) 鸢飞(yuān) 沿溯(shuò) 朝发(zhāo) ....D.未寝(qǐn) 藻荇(xìng) 东皋(háo) 燕然(yā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俯仰生姿 C.明艳 阅历 依傍 因地治宜 D.简朴 倘若 芭蕉 自出心材 4.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B.3月22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2名学生死亡、20余名学生受伤的惨痛教训。

C.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D.发生踩踏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细思量会发现,该学校的安全管理实在是漏洞百出。 二、名句默写

6.(9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月色入户,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______) 炽热(______) 沥青(______) 窒息(______) ....

筋疲力尽(______) zào热(______) 吹xū(______) 氯化léi(______) .

yíng光(______) cù(______)然 zhòu雨(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9.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 ,_____(时期)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互相轩邈(__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___) ...3)文中所写的山水“绝”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4)第二段写水之“异”时,写了游鱼细石,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10.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 ..

??

(3)甲翁之妻子去乡(_________) (4)然未尝登泰山(______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春冬之时 差矣,汝之言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丛草为林 ..D.至之市,而忘操之 同邑而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11.军号呜咽以安勇士忠魂 柯克·辛普森

(1)今晚,一位从法国归来的美国无名阵亡战士在他祖国的浩瀚星空下安息了。他曾经鏖战疆场,如今马革裹尸,回归了故里。

(2)他独自静卧在护卫他身躯的窄窄石穴之中,而他的灵魂却已融入了美利坚精神。只要人们心中还珍爱自由,这位无名英雄得到的赞誉、光荣以及在他面前的庄严宣誓就会在美国人民中间千古传颂。 (3)他的墓后,矗立着为全体美国阵亡将士而建的纪念堂,宛如一座丰碑。纪念堂的大理石拱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决不会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4)远隔重洋,其他无名烈士也将像这位珍藏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战士一样在他的同胞的记忆中永存。血管中流动着不列颠祖先血液的他,长眠在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巨石之下;法国的他,安息在凯旋门之下;意大利的他,静躺在罗马祭祖的圣坛之下。

(5)今天,他们一定也隐身在波尔马托群山之中来迎接一位美国同志加入他们光荣的行列。整整一天,全国上下都感怀着这位无名战士的光荣和骄傲。

(6)在这徐徐而行、牵人魂魄的送葬队伍中,行进着三军将士。覆盖棺木的国旗上,来自法国的鲜花已近枯萎,棺木后面就走着总统——代表着将其推选上来的1亿人民的送葬人。

(7)走在总统旁边的是珀欣将军,这位倒下的英雄就是在他的麾下战死在法国。将军的胸前只佩戴着一枚普通美国士兵的胜利勋章。

(8)接着,走过来一排排国家当今和以往的决策人物。他们之中有法官,有参议员、众议员、各军界要员,还有一小队举步艰难的荣誉勋章获得者——祖国的英勇儿子。

(9)低缓而缥缈,军乐队奏起的一支乐曲开始悄悄在纪念堂的白色大厅中回响。渐渐地,它沉重的节拍、悼怀的曲调在阵阵呜咽的鼓声中趋于明朗。

(10)总统将荣誉勋章和特殊贡献十字勋章并排别在烈士的胸前。外军中的最高军官逐一上前将金质的、钻石质的勇士徽章别到烈士胸前。接下来,各国代表放上了一连串外国勋章:从未别在任何非英国人胸前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和波兰的所有最高荣誉勋章。 (11)林中传出一声炮响,明晃晃的刺刀挺立,排成一圈向死者致意。炮声又一次响起,为着向烈士告别。炮声再一次轰鸣,一位忠诚的同志已安然入睡,从此将长眠不醒。

(12)在震荡未绝的炮声中,军号吹奏起那支极古老、极悠远的曲调。它高亢、清越而又如此真切,像是为生者催眠,又像是为死者安魂。很久以后,一位已被人忘却的战士诗人捕捉到它的意义并将其记述下来,无论何处倒下的士兵,当他告别人世时都深知它的含义: 天光渐淡, 白昼远去夜来临。 当你长眠不再醒, 会有一颗为你祝福,

为你导航的星。

(13)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 (注)本篇报道(有删改)是为纪念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美国战士所写。发表在1921年11月11日美联社的报纸上,报道获得了1922年的普利策报道奖。 1)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文章第(4)段的含义? 4)说说最后两段的写作特点?

5)为何美国上下以及外军首领、各国代表对一个无名战士的葬礼如此重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上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徙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4)试把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看看两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提示:可以从记叙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 七、语言表达 13.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