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库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哲题库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2、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23、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辩证统一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25、“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C)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意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6、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 A.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D.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27、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8、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C) A. 一元论 B. 唯心论 C. 唯物论 D. 可知论

29、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5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0、“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 A. 反映论 B. 不可知论 C. 先验论 D. 唯心论

31、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D) A、质变过程条件性的表现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质变形式普遍性的表现 D、质变形式多样性的表现

32、“光阴一去不复返”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

B.一维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3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重点论 D.一点论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说法(A)

A. 表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 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混为一谈 D. 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3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 A.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B.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C.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D.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C) A.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B.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37、以下没有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B) A.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D.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8、“守株待兔”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B)

6

A. 原因与结果 B. 必然性与偶然性 C. 可能性与现实性 D. 现象与本质

39、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A)

A. 世界有统一性 B. 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世界时变化发展的 40、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41、以下不属于联系的普遍性含义的是(A) A.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B.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C.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D.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2、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B) 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43、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作用的观点是:(B) 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B、抹杀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D、有时承认,有时抹杀意识的能动性 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B) A、量变引起的质变

B、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C、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运动 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组成运动

45、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A) A、它是具体事物存在、发展或灭亡的前提 B、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条件一经改变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4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7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是指:(B) A、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存在着根本区别 B、任何事物都有质,任何质都属于一定事物 C、任何事物都是永远存在的,质也是永远不变的 D、事物的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48、量和事物的关系在于:(A) A、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 B、二者是直接同一的

C、有些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些不是 D、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分离 49、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C)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50、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D)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矛盾所固有的斗争性 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5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回复”,这种观点是:(B)A、折衷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52、循环论的错误是只看到事物发展的:(B) A、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B、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 C、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

53、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事物发展的:(C) A、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 B、间断性否认了连续性 C、前进性否认了曲折性 D、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

54、以下各项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