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则运算》教学方案

总序号:01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主 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 时: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杜银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3、学情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实例练习自主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任务2: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任务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出示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的情景图。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评价要点 反思 学生会根据情景图收集信息 环节二 提出问题探索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有的1

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1142+814=1956或 814+1142=1596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把两个数合并理解加法的意义,说出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和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并说明各部分名称。 环节三 汇报交流,理解减法的意义 请学生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 请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怎样的式子是减法算式,并试着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并1956-814=1142或 1956-1142=814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并说明各部分名称。 理解减法说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根据线段图列出减法算式。 的意义,环节四 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请学生观察算式并得出结论。 继续出示: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会得出以下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生会总结出 被减数=差+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会自己说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环节五 总结归纳 体会应用 环节六 综合归纳 课堂小结 得出结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通过练习一第2题巩固(板书) 新知。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尝试总结。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附:教具:多媒体课件

2

《四则运算》教学方案

总序号:02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主 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 时:共4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杜银霞 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评价任务

任务1:会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任务2: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为题,学会验算。 任务3:在实际应用中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出示插花的主题图,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活动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评价要点 学生会自己分析题意,获得信息。 环节二 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请学生独立解决自己自己提出的物体,并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请学生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出示例2(2)(3)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环节三 小组交流 明确关系 1、观察算式,请学生回忆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并说说你的发现。 2、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3

汇报展示解题过程: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列式计算: 12÷4=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最后得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通过回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最后整理总结: 学生会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总结乘 学生会说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反思 改编成除法应用题。 法各部分名称。 问:与第(1)题相比,第(2)、12÷3=4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之间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的关系,明白除法是运算。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的逆环节四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数学书P6做一做 学生自主练习,个别学生汇报结果。 会灵活运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学以致用。 环节五 综合归纳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学生尝试总结,小组内讨论交流。 每人至少总结一条 附:教具:多媒体课件

附:板书设计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