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套精选试卷合集】琼海市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套精选试卷合集】琼海市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2013·广东省汕头市一模)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 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R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T Q W B.原子半径:T>Q>R

C.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T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铝,据此可以推知Q、R、W分别是氮、硅、硫。非金属性氮大于硅,故NH3的稳定性比SiH4稳定性强,A项正确;根据原子半径规律Al>Si>N,B项正确;铝盐有AlCl3溶液呈酸性,也有NaAlO2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非金属性硫大于硅,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2SO4>H2SiO3,D项正确。 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C.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答案:B

解析:氧、氟无正化合价,A项错误;P、S、Cl同周期,非金属性P

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B项正确;多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越近的原子电子能量越高,C项错误;过渡元素是副族和VIII族元素,D项错误。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B.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C.Y与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D.与Q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C

解析:因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故所给元素周期表的局部图为第二、三周期的元素;W是单质是淡黄色的固体,则W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Y、Q分别是碳、氧、氯元素;是金属其范围是第三周期的Na、Mg、Al。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元素,A项错误;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O2-的还原性比S2-弱,B项错误;氧与钠、镁、铝形成的化合物,都能够与盐酸反应,C项正确;若是镁或铝,与氯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酸性,若是钠则NaCl溶液呈中性,D项错误。 8.(2013·山东省济南市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答案:B

A.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

C.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Y的单质 答案:C

解析:从图可知,该图是表示了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关系,、Y、、M、N是O、Na、Al、Si、Cl。Cl-三个电子层,Al3+有两个电子层,故离子半径Cl->Al3+,A项正确;Si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

解析:从元素性质可知,、Y、分别是Na、Cl、P,从原子半径规律可知,Na>P>Cl,A项正确。 A.酸性:盐酸>氢硫酸(H2S),故非金属性:Cl>S

B.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 D.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答案:D

解析: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利用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而不是无氧酸的酸性,A项错误;氧、氟无正化合价,B项错误;主族元素中,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C项错误。

成一种类似工艺品“套球”(如下图所示)的球型碳硅化合物Si60C60,外层球壳原子与里层球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与碳化硅(SiC)互为同素异形体 B.该物质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C.该物质结构中,外层球壳为C60,内层球壳为Si60 D.该物质结构中只存在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而Si60C60和SiC是由硅、碳两种元

素形成的化合物,A项错误;从C—C键、Si—Si键的键长判断,外层是Si80,C60是内层,C项错误;该物质的各层内部为非极性键,而两层之间是由C—Si极性键,D项错误。 A.若+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 Y

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 >Ba(OH)2 答案:B

解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阳离子在阴离子的下一周期,根据原子半径规律可知,A项推算合理;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HCl、H2S为无氧酸,不能作为判断依据,B项不合理;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可以用做半导体,C项合理;Cs与Ba同周期,Cs在Ba的左侧,则金属性Cs>Ba,故碱性CsOH >Ba(OH)2,D项提到合理。 14.(2013·荆门市调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熔点:Na2O>MgO>SiO2>CO2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Fe3+>Cu2+>Fe2+>Na+ ⑤酸性:H2SO4>HClO4>H3PO4 ⑥非金属性:F>Cl>S>Si A.②④⑥ B.①③④ C.只有① D.只有⑥ 答案:A

解析:①Na2O、MgO都是离子晶体,Mg2+离子半径小于Na+,故MgO的熔点高于Na2O,

不正确;②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F>Cl>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正确;③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规律可知,离子的还原性I->Br ->Cl-,不正确;④Fe3+的氧化性比Cu2+强:2Fe3++Cu=2Fe2++Cu2+,正确;⑤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非金属性Cl>S>P,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 H2SO4 >H3PO4,错误;⑥根据所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这几种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Si,正确。

15.(2013·甘肃省河西五市第一次联合考试)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Y、、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是常见的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按、Y、、R、W的顺序依次增大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D.热稳定性:2R >2Y 答案:C

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从小到大顺序为:H、O、S、Si、Al (或、Y、R、W、),A项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SiO2能够与氢氟酸反应,B项错误;Al2O3熔点较高,可以作为耐高温的材料,C项正确;非金属性O>S,故热稳定性H2O>H2S,D项错误。 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元素原子核外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W D.的氧化物不能与单质反应

答案:C 解析:层电子数为2,故M层电子数也是2,是镁,则W、、Y分别是铝、碳和氮。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A项错误;根据原子半径规律可知,原子半径>W>>Y,B项错误;镁的金属性比铝强,故Mg与盐酸反应比铝剧烈,C项正确;Mg能够在CO2中燃烧,置换出碳,D项错误。 A原子半径W>>Y>

B 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VA族

C. 元素与Y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有多种 D. 1.OL 0.1mol ?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答案:C

解析:0.1mol ?l-1 丁溶液的pH为13,可知丁为NaOH,己是的单质,结合甲与乙、丙的反应可知,甲、乙、丙、己、戊分别为Na2O2、H2O、CO2、O2、Na2CO3。则、Y、、W分别是氢、碳、氧、钠。原子半径:Na>C>O>H,A项错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IVA族,B项错误;碳与氢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有苯、乙炔(分子式为C2H2)等,C项正确;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CO32-+H2O≒HCO3-+OH-,溶液中的阴离子数增多,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根据物料守恒A正确;根据质子守恒B正确;两者恰好反应得到NaY溶液,根据pH = 9, 推出NaY是强碱弱酸盐,Y-发生水解反应,则c(Na+)> c(Y-),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 + LiCoO2,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C.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 + xLi+ + xe? = LiCoO2 答案:B

解析:Li是金属元素,化合价只能是+1价,故LixC6的化合价是负价,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xC6 -xe? = xLi++ C,充电时则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A、C项正确;放电时Li1-xCoO2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CoO2 + xLi+ + xe? = LiCoO2,而充电时反应为:LiCoO2- xe? = Li1-xCoO2 + xLi+,充电时Li+从右侧向左侧移动,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B

解析:放电时,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充电时,可看作电解质,Rx+由阳极向阴极移动,B错误;充电时的阳极有机高分子的游离基失电子,放电时,负极锂失电子,C、D正确。

21.(2013·合肥市第一次检测)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 B.装置②中铜片应与电源负极相连

C.装置③中外电路电流方向:b极 →a极 D.装置④中阴极反应:2 Cl——2e-= Cl2 答案:C

解析:装置①是电解池,红色的铜应在阴极析出,A错;电镀时铜片应做阳极,B项错误;放电过程中,通H2的电极a为负极、氧气为正极,电子流向从负到正(a→b),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C项正确;2 Cl——2e-= Cl2为氧化反应,应为阳极反应,D项错误。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的金属的质量与阴极析出的金属的质量不相等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C.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增大N2的浓度可同时提高N2、H2的转化率 D.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答案:A 解析:电解精炼时,粗铜中较活泼的金属如n、Fe溶解,而阴极只能析出Cu,A项正

确;电解饱和食盐水时,Cl2是阳极产物,B项错误;合成氨生产中增大N2浓度,提高H2的转化率,而N2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化学平衡(转化率不受影响),D项错误。

A.A为电源正极

B.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r2O72- +6Fe2+ +14H+ == 2Cr3+ +6Fe3+ + 7H2O C.阴极区附近溶液pH降低

D.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H2 13.44L(标准状况)时,有0.1molCr2O72-被还原 答案:C

解析:从图可知B区产生氢气,为阴极反应,则该极区溶液的pH升高,连接电源的正极,A连接电源的正极,A项正确,C项错误;阳极发生反应:Fe-2e-=Fe2+,生成的Fe2+与Cr2O72-反应: Cr2O72- +6Fe2+ +14H+ == 2Cr3+ +6Fe3+ + 7H2O,B项正确;生成13.44LH2,转移电子0.6mol,根据电子守恒可还原Cr2O72-,D正确。

A.图1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2中,滴加少量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

图3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图1 图4 图2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C

解析:图1中在空气与海水的接触处腐蚀最严重,A项错误;图2发生析氢腐蚀,产生Fe2+,再经氧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