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活动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竹竿舞活动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这对初中学生进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手段,更有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就竹竿舞教材本身来说,要求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很适合初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鲜明特性,在满足他们心理、生理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学习,去感受,去展示,去张扬,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快乐。

“竹竿舞”课时计划 2 3 4

课后反思:

本课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情况,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简单易学的竹竿舞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追求创新,合理组合学习的内容,力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起到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效果,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是我感觉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我今后要不断地去探究。 5

篇九:竹竿舞教学设计 竹竿舞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理念

本活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活动背景

跳竹竿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休闲体育活动。其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较高的运动锻炼价值。能培养参与者之间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我校将其列入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和趣味价值外,还考虑到此运动项目,占地少、器材简易,可以将其充实进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中去。同时也充实我校校本课程内容。 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另外,竹竿的开合变化灵

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此项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它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发挥弹跳能力,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控制竹竿的操作,了解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竹竿舞基本步法、跳法、敲竹竿的节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体育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体验跳竹竿舞的

乐趣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良好习惯。

四、学生分析

三至八年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领悟动作较慢,掌握动作技能技术较吃力。但直观的模仿学习能力强,善于参与问题的讨论,对新生事物愿意接纳,学生表现欲比较强。

有利因素:由于三至八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且本活动的练习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难调动的。

不利因素:由于初一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好动,自制力不强,这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动作协调,有节奏感,掌握跳竹竿舞的基本步法及手上动作。(双节奏法)

活动难点:1、上下肢协调配合 2、跳杆和控竿的协调配合

突破难点的活动策略:徒手口令——徒手音乐——降低难度——组合练习——讨论交流——突破练习 六、活动方法

1、教 法: 模仿法、练习法、体验法、实践操作法、巩固法等。

2、学 法: 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竹竿舞有初步了解。在对竹竿舞不陌生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学跳竹竿舞的积极性。 七、活动主要环节

活动前教师跳竹竿(形式多样,步法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学习和掌握基本跳竹竿的动作阶段(简单

的击竿和跳竿的动作技术,发展灵敏性,协调性)——分组组合展示学习阶段(体验、讨论、探究、展示、提高)——放松和总结评价阶段。 八、活动特色

1、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新型“伙伴”关系。

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喜庆情绪,使课堂学习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层层递进地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舞台。 4、活动内容,将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5、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体现了活动课的新理念。 九、场地和器材 1、场地:教学楼前广场 2、器材:竹竿若干 竹竿舞教案 篇十:竹竿舞教案 竹竿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