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试卷选择题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微免试卷选择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艰难梭菌 E. 出血热病毒

(B )15. 分离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 罗氏培养基 B. 沙保培养基 C. SS平板 D. ELEK平板 E. 亚碲酸盐血琼脂

( )18. 引起“脐带风”的病原体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艰难梭菌 D. 链球菌 E. 肉毒梭菌

( A)19. 下列何种微生物感染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 A. 沙眼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淋球菌 D. 梅毒螺旋体 E. 白假丝酵母菌 ( )20. HCMV潜伏部位:

A. 脊髓后根神经节、颅神经感觉神经节 B. 颈上神经节 C. 唾液腺、乳腺、肾脏等 D. 三叉神经节 E. 骶神经节

(A)21.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细菌 E. 螺旋体

( E)22. SSPE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A. 呼吸道合胞病毒 B. 朊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副流感病毒 E. 麻疹病毒

( )23. HIV-1感染是通过其包膜上的何种分子与宿主细胞膜上CD4分子结合: A. Tat B. P24 C. gp41 D. gp120 E. P17

(D )24.观察结核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革兰染色 B.Giemsa染色 C.墨汁负染 D.抗酸染色 E.镀银染色

( )25. 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

A.新型肠道病毒71型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 轮状病毒 D.腺病毒 E. 埃可病毒

( )26.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是:

A.干扰病毒吸附到细胞膜上 B.干扰病毒的穿入 C.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D.干扰病毒的包装 E.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 ( A)27. 朊病毒的本质是:

A. 传染性蛋白粒子 B. 传染性核酸 C. 核酸和蛋白 D. 变性核酸 E. 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C )28. 肥达反应,若O凝集价高而H低于正常值,分析:

A.肠热证可能性小 B. 肠热证可能性大 C.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D. 感染早期或交叉反应 E. 感染晚期

( )29. 锡克试验阳性表明:

A.受试者对白喉有免疫力 B. 受试者对白喉易感

C.机体对白喉毒素过敏 D. 机体对白喉毒素不过敏 E. 以上都不是

( D)30.夏季,一病人急性呕吐、腹泻,均呈米泔水样。脱水征明显,血压下降。对粪便或呕吐物进行细菌学检查时要着重检查:

A. 痢疾杆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霍乱弧菌 E. 伤寒杆菌 选择题 22 E

14 B; 23 D 15 B; 24 D 16 B ;25 A 17 A; 26 E 18 B; 27 A 19 A; 28 D 20 C ;29 B 21 A ;30 D

南京医科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07级本科微生物与免疫学试卷B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 E 2. A 3. E 4. B 5. D 6. B 7. E 8. D 9. D 10. A

11. A 12. B 13. A 14. D 15. A 16. A 17. B 18. C 19.C 20.C 21. E 22. B 23. D 24.A 25. C 26. B 27. C 28. E 29. D 30. E

南京医科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07级本科微生物与免疫学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 )16. 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新生儿溶血症,应在分娩后给Rh-母亲注射:

A. 抗Rh因子抗体 B. Rh抗原 C. 免疫抑制剂 D. 免疫增强剂 E. 以上都不是

( )17. 男性患儿,出生后表现持续性鹅口疮,9个月后因真菌性肺炎死亡。尸检发现其胸腺发育不全。此患儿发生持续感染主要由于:

A. 继发性免疫缺陷 B. 细胞免疫缺陷 C. 体液免疫缺陷 D. 吞噬细胞缺陷 E. 补体系统缺陷

( )18. 地震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右眼外伤严重,葡萄膜色素均流出,为预防可能发生的交感性眼炎,医生予右眼球摘除术,其原因是: A.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B. T细胞反应增强

C. 隐蔽抗原的释放 D. 多克隆刺激 E. 自身抗体起反应

( )19. 一个27岁AIDS患者剧烈头痛已有2个月,目前出现发热,恶心,说话含糊不清,颈项强直。脑脊液中含淋巴细胞和有荚膜酵母菌。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最可能是哪种病原体感染:

A. 荚膜组织胞浆菌 B. 白假丝酵母菌 C. 新生隐球菌 D. 卡氏肺孢菌 E. 黄曲霉

南京医科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2008级护理、司法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 )1. 下列特点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 结构简单 B 繁殖迅速 C 不易变异 D 种类繁多 E 分布广泛

( )2.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 病毒 B 真菌 C 细菌 D 支原体 E 朊粒

( )3. 容易丢失,导致细菌发生S-R变异的结构是: A 鞭毛 B 菌毛 C 芽胞 D 荚膜 E 异染颗粒 ( )4. 硫化氢实验的原理是:

A 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还原培养基中的铁离子而成 B 细菌分解尿素产氨所致

C 细菌发酵培养基中的糖类产生气体 D 细菌分解色氨酸产生的物质导致 E 以上都不对

( )5. 可以用焚烧的方法灭菌的是:

A 剪刀 B 镊子 C 动物尸体 D 食具 E 瓷器 ( )6. 下列对质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菌丢失则会死亡 B 位于细菌染色质中 C 属于细菌的细胞器 D 是细菌非必须的遗传物质 E 依赖细菌染色体而复制 ( )7. 转化是:

A 依靠性菌毛发生变异 B 由于噬菌体裂解所致 C 由于温和噬菌体整合所致D 细菌直接摄取游离DNA E 由性菌毛介导发生

( )8. 感染容易形成黏稠脓液的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D 淋球菌 E 霍乱弧菌

( )9. 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子的细菌是: A 痢疾杆菌 B 伤寒沙门菌 C ETEC D EPEC E 结核分枝杆菌

( )10. 镜下呈竹节状排列的细菌是:

A 炭疽芽胞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鼠疫杆菌 D 百日咳鲍特菌E 白喉杆菌 ( )11. 缺乏细胞壁但含有丰富固醇的微生物是: A 梅毒螺旋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L型细菌

( )12. 只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A 病毒 B 细菌 C 支原体 D 真菌 E 朊粒 ( )13. 属于慢发病毒感染的疾病是:

A SSPE B AIDS C 克雅病 D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E 以上都是 ( )14. 乙肝“大三阳”是指:

A HBs-Ag、HBc-Ag和HBe-Ag阳性 B HBs-Ag、HBe-Ag和HBc-Ab阳性 C HBs-Ag、HBc-Ag和HBe-Ab阳性 D HBs-Ag、HBc-Ab和HBe-Ab阳性 E HBs-Ab、HBc-Ag和HBe-Ab阳性

( )15. 下列不属于流感病毒的特点的是:

A 分节段核酸 B 有包膜 C 具有HA和NA两种重要的抗原结构 D 有RNA多聚酶 E不易变异

( )16. 容易形成潜伏感染的微生物是:

A 肝炎病毒 B 疱疹病毒 C EV71 D 轮状病毒 E 乙型脑炎病毒

( )17. 患者体内查出HIV抗体,说明:

A 处于感染恢复期 B 体内有HIV感染 C 接种疫苗 D 既往感染 E 患者不会再感染HIV ( )18. 用于培养真菌的培养基是:

A 吕氏培养基 B 巧克力培养基 C 亚碲酸盐血平板 D 沙保培养基 E 庖肉培养基

南京医科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2008级护理、司法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卷(B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 )11. 下列属于微生物的特点的是: A. 结构简单 B. 繁殖迅速 C. 容易变异 D. 种类繁多 E. 以上都对

( )12. 具有高尔基体等高级细胞器的微生物是: A. 病毒 B. 真菌 C. 细菌 D. 支原体 E. 朊粒

( )13. 容易丢失,导致细菌发生H-O变异的结构是: A. 荚膜 B. 菌毛 C. 芽胞 D. 鞭毛 E. 异染颗粒 ( )14. 吲哚实验的原理是:

A. 细菌分解色氨酸产生的物质导致 B. 细菌分解尿素产氨所致

C. 细菌发酵培养基中的糖类产生气体所致

D. 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还原培养基中的亚铁离子而成 E. 以上都不对

( )15. 可以用滤过的方法除菌的是:

A. 剪刀 B. 镊子 C. 动物尸体 D. 血清 E. 瓷器 ( )16. 下列对质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菌丢失不影响生命 B. 位于细菌染色质以外 C. 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 D. 是细菌必须的遗传物质 E. 独立自主复制 ( )17. 接合是:

A. 依靠性菌毛发生变异 B. 由于噬菌体裂解所致 C. 由于温和噬菌体整合所致 D. 由普通菌毛介导发生 E. 细菌直接摄取游离DNA

( )18. 感染后容易形成稀薄脓液的细菌是: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D. 淋球菌 E. 霍乱弧菌 ( )19. 感染后以产生神经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 痢疾杆菌 B. 伤寒沙门菌 C. 破伤风梭菌 D. 白喉杆菌 E. 结核分枝杆菌

( )20. 由于发生溶原性转换而获得毒力的细菌是: A. 白喉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鼠疫杆菌 D. 百日咳鲍特菌 E. 炭疽芽胞杆菌

( )21. 需要用高渗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