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8翻译必备《英汉名篇名译》单句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专8翻译必备《英汉名篇名译》单句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

原文:The large cities absorb the wealth and fashion of the nation.

译文:大都市是一国的财富集中之地,时髦风尚的观瞻所系。

赏析:动词\在译文中化成了名词词组“集中之地”和“观瞻所系”,这种英译汉时“动”变“名”的小花招,对翻译有兴趣的朋友恐怕已烂熟于心了吧?译句工整的结构也值得提及。 2.

原文:Friendship and play shorten the day.

译文:好朋友,共游玩,日子过得欢。

赏析:原句出自一首儿歌,为了让译句容易为少年儿童接受,丰华瞻先生以效果对等为翻译原则,不受原句形式上的束缚,打破原句的结构,创造性地将原句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处理。针对原句中\同\押韵,译者选了“玩”和“欢”两个字,真的不掉线吗??、????????????

韵母相同,读来流利、上口,也便于记忆。 3.

原文:She has beauty still,and,if it be not in its heyday,it is not yet in its autumn.

译文:她依然很美,如果不是芳华正茂,也还不到迟暮之年。(黄邦杰)

赏析:\都是比喻的用法,原句后半部还有对仗,翻译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译成如上的句子,“不论从意思、文字或对仗来比较,中译都可与原作旗鼓相当”。

单句篇(十二) 1.

原文:\much for honesty towards’ee!\(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这就是俺把真心掏给你的下场了!”(张谷若译)

赏析:伊茨原是同苔丝一起在克里克牛奶场帮工的女孩,心里也一直暗恋着安玑。安玑同苔丝分开后,因为有些事要处理,又回到了和苔丝新婚时住的井桥村舍,恰巧伊茨来看他们,给他们夫妻问好——她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分开。刚刚受到人生重大打击的安玑,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报复社会的心理,鬼使神差中竟问伊茨愿不愿意同他一块去巴西,伊茨想也没想,就坐上了安玑的车。车行驶了两英里,安玑问伊茨,她爱他是不是比苔丝爱他还厉害,伊茨回答没有人比苔丝还爱他,因为苔丝为了爱他把命都豁出去了。这一回答惊醒梦中人安玑,于是决定送伊茨到回家的岔道,希望全当他说的是瞎话,伊茨想到自己好心\却得到如此的下场,不仅悲从心中来,译文“这就是俺把真心掏给你的下场了!”用在此处,真是再好不过了。 2.

原文:Either a flat ’yes’ or a flat ’no’--Go back where you came from.(Isaac Bashevis Singer:Gimpel the Fool)

译文:要就要,不要拉到——你滚好了。

赏析:原句出自以撒。辛格的小说《傻子金宝》,还有几种译法:(1)要就要,不要就拉倒——你请便吧。(2)干脆说“行”或者“不行”——否则你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考虑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个泼妇之口,以上两种译法显得太雅了一点,没能充分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刻画好人物的性格,而“要就要,不要拉到 ——你滚好了”既简洁生动,又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性格。 3.

原文:Its waters,in creeping down these miles of meadow-land,frequently divided,serpentining in purposeless curves,looping themselves around little islands that had no name,returning,and reembodying themselves as a board main stream further on.(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这一带的草场,平衍广远,河水从这儿经过,往往泛滥流溢,不循轨道,曲曲折折,时分时合,分的时候,环抱无名的小洲,分而复合的时候,就又成了一道宽广的河流。(张若谷译)

赏析:读这样的文字,您会想到它是译文吗?比较原文和译文,您定能学到很多翻译技巧,对翻译的艺术性有更深刻地了解。 4.

原文:Colonel Korn acted decisively to arrest what seemed to him to be the begin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 in Major’s squadron.

译文:为了防微杜渐,他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赏析:原文中长长的带宾语从句的不定式结构(\begin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 \),译文用一个成语“防微杜渐”就将其打发掉了,干净、漂亮。

单句篇(十三) 1.

原文:\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

译文:“起那时俺听到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

真的不掉线吗??、????????????

赏析:\was living\都属于不规范语言。翻译这类语言变体,译界流行两种办法:一是在汉语译文中使用错别字,以传达原文的语体特征,二是使用方言及语法、搭配不尽规范的语言。由于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异议,使用错别字可能会带来歧义,产生某种难以预料的效果,所以前者的使用受到限制,而后一种办法,虽然不能明白无误的告诉译文读者说话人某个词发音有误,但在传达整体效果上堪称满意,值得推广。比如这里的译例,“俺”、“挺背” 方言词以及“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语法、搭配不规范句子的使用,不仅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也译出了原文的风格。

单句篇(十四)

原文:The Village of Marlott lay amid the north-eastern undulations of the beautiful Vale of Blackmore or Blackmoor aforesaid,an engirdled and secluded region,for the most part untrodden as yet by tourists or landscape-painter,though within a four hours’ journey from London.(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前面说过的那个美丽的布蕾谷或布莱谷,是一处群山环抱、幽深僻静的地方,虽然离伦敦不过四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分,都还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马勒村就在它东北部那片起伏地带的中间。(张谷若译)

赏析:原句较长,句中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翻译这样的句子,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梳理原句的结构,找出句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在依据这种分析,确定在译句中该将什么放前,什么放后。汉语中描写类的文字,多先从大的视点开始,然后由大及小,一层一层,顺序描写。张若谷先生在译文中就采用了这样的顺序:先介绍布蕾谷是个如何的去处,然后言马勒村就在此间,译文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此外,译文以“前面说过的那个布蕾谷或布莱谷”起笔,也有同一节照应的意思。一文中的选词也颇值得学习,“群山环抱”(engirdled),“幽深僻静”(secluded)等,都是佳译;\译成“游历家”比“旅游者”多了一点新鲜感。

单句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