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闸北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闸北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____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____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选文中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的“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的“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12.本文开头用了三组对比,即通过和北平的________,伦敦的________,热带地区的________对比,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迹”“怪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13.请运用寓情于物的写法,对你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法分析)选段从外表和动作两个方面来描写一只可爱的小猫,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何运用寓情于物的写法来描写动物呢?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好细节。二是注意写好动物的动作行为,特别注意写出所写动物的神貌。三是可以在行文中加上一些小动作,增添情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B 5.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秋风萧瑟杨花落尽子规啼风正一帆悬_海日生残夜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诗歌鉴赏

7.(1)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连用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夜行船,月映清江的美景 (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1)走进野生动物新闻速递人物风采(2)示例:爸爸,青蛙是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好吗?(3)示例:①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②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③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写出一则,符合要求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9.1)第一篇:谢家雪日聚会,儿女咏雪,谢公高兴大笑。第二篇:徐孺子月夜玩耍时,巧妙回答别人

有关月亮问话。 2)C

3)都很聪明,比喻精美恰当。

4)把月亮中有物比作眼睛里有瞳仁,恰当生动地指出了某些事物存在的重要性。 5)示例:清晨,树林里鸟儿就像是百唱不厌的歌唱家,给大自然带来欢乐。 10.1)家庭聚会;差不多可以相比;不久,一会儿;指子侄辈

2)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4)言之成理即可,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六、现代文阅读

11.1) 烤 送

2)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意对即可) 3)D

4)暗示时间的推移;交代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5)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12. 多风 多雾 炎热 无风声 无重雾 毒日 对比衬托,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七、作文

13.【例文】小金鱼吃食也很有特点。每天早晨,只要我拎起装满红绿两色的鱼食袋时,它仿佛明白要“开饭”了,便迅速在水面仰起头,身体垂直,嘴紧挨着水面,好像在喊:“我饿了,我饿了。”我刚将鱼食颗粒丢入水中,它就猛张嘴一吸,将食物吞进肚里。但有时或许是偷懒,或许是没看见,它还在水里无动于衷。我便伸出右手食指不断上下打手势。它好像还真能“破译”,立刻浮上来准备“吃饭”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 ....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嘹亮(liáo) 贮蓄(zhù) ....C.卖弄(lòng) 池畦(qí) 莅临(lì) 草垛(duǒ) ....D.花苞(bāo) 竦峙(sǒng) 窠巢(cháo) 静谧(mì)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B.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3.(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文化积累——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中的“我”是指作者郑振铎。

B.《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在信中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静以修身,俭养德”。

C.《动物笑谈》语言风趣幽默,有时还带有调侃的味道,让我们感受到科学让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D.《狼》一文中写狼狡诈,目的在于突出人的智慧。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

B.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C.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喜迎戊戌狗年的除夕之夜,普天同庆演绎时代精彩。 ....D.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桃花源记》)

(3)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5)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6)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论语》)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一首诗。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2分) 2)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四、综合性学习

8.请发挥想象,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词语顺序可颠倒。 缥缈 美丽 闲游 五、文言文阅读 9.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 (2)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____________) (3) 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 (4) 狼亦黠矣。 (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自《论语》)

B.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