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院骨科学 (自动保存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苏州大学医学院骨科学 (自动保存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

骨折有移位者,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已坏死而髋臼无骨关节炎者,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一、分类 1.早期感染: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的感染; 2.迟发性感染:感染发生在术后3个月---2年; 3.晚期感染:术后2年后发生的的感染。 早期感染具有典型的关节急性感染表现,如疼痛、积液、红斑、关节部位发热,全身发热见于毒性较强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革兰氏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蜂窝组织炎和窦道形成,窦道有脓液排除。 迟发性感染(低度感染)患者出现轻微的症状体征,如假体松动、持续性关节疼痛,致病菌通常是低毒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P. acnes。 晚期感染主要为血源性传播或种植,致病菌常来自皮肤、呼吸道、牙齿、和尿道感染。

二、处理原则:1.清创保留假体:仅适用于少部分患者,要慎用。但若病例选择适当成功率可达70%左右,选择病例标准包括急性感染(症状出现时间小于1月),更换聚乙烯内衬,清创术后抗生素应用至少6周。 2. 一期清创植入关节(一期翻修术):成功率较低,有一定适应证。去除所有异物,应用抗生素骨水泥,但骨水泥假体易发生早期松动。 3.二期翻修术:成功率较高,目前认为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彻底清创包括去除假体和骨水泥,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二期翻修关节成型,其主要有点在于可安放压配型关节,术后抗生素应用要大于4周,否则有较高的复发率(尤其是当致病菌毒力较强时),革兰氏阴性感染和肠球菌感染预后非常差,二期重建应在一期清创术后

感谢下载载

精品

12月之后进行。对于低毒感染二期关节翻修置换可以早些进行(3个月)。抗生素间隔物可提供局部高浓度抗生素且可维持下肢长度,抗生素间隔物需植入髓腔及髋臼内,术后可轻微负重。Koo等报道22例中21例获得成功,每40g骨水泥中混入万古霉素2g、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 4.关节切除成形术 5.关节融合术 6.截肢术。

4、 腰椎管管狭窄症的病理, 诊断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椎管狭窄 系先天发育过程中,腰椎弓根短而致椎管矢径短小,此种情况临床甚为少见。

2.退变性椎管狭窄 临床最为多见,系腰椎退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退行变性包括:

①腰椎间盘首先退变;

②随之而来的是椎体唇样增生;

③后方小关节也增生,肥大,内聚,突入椎管,上关节突肥大增生时,在下腰椎(腰4,腰5或腰3,腰4,腰5)由上关节突背面与椎体后缘间组成的侧隐窝发生狭窄,该处为神经根所通过,从而可被压迫;

④椎板增厚;

感谢下载载

精品

⑤黄韧带增厚,甚至骨化,这些均占据椎管内一定空间,合起来成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图1)。

腰椎管的矢状径,在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如同颈椎管,胸椎管一样,矢状径存在差异,在椎管矢状径较宽者,虽然有退行性各种改变,但因其椎管内空间较大,不产生椎管狭窄症状,而在椎管矢状径较小者,则退行性改变就可引起椎管狭窄症状,而相对狭窄的椎管,并不就是先天性椎管狭窄,是个体间的差异。

3.其他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

(1)腰椎滑脱,该平面椎管矢状径减小。

(2)中央型腰间盘突出,占据腰椎管的空间,可产生椎管狭窄症状,此两种情况均有明确诊断,临床上并不称其为腰椎管狭窄。

(3)继发性,例如全椎板切除之后,形成的瘢痕,再使椎管狭窄,或椎板融合之后,椎板相对增厚,致局部椎管狭窄,此种情况均很少见。

(4)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向椎管内移位,急性期休息,无症状,起床活动后或活动增加后,可出现椎管狭窄症状。

1.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尤应注意长期的腰骶部痛,两侧性腿不适,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静止时体检多无阳性发现等,为本病特征,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应疑及本症而需做进一步检查,包括:

(1)X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明显的骨增生。

感谢下载载

精品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见图2),14mm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者为相对狭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现症状,也可用椎管与椎体的比值来判定是否狭窄。

(2)CT,CTM及MRI检查:CT检查可显示椎管及根管断面形态,但不易了解狭窄全貌;CTM除可了解骨性结构外,尚可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目前应用较多,此外,MRI检查更可显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已将其作为常规进行检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间隙穿刺注药造影,此时可出现尖形中断,梳状中断及蜂腰状改变,基本上可了解狭窄全貌(见图3),由于本检查属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 凡具有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状者,均应疑有侧隐窝狭窄症,并做进一步检查:

(1)X线平片:于X线平片上可有椎板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椎弓根上切迹矢状径变短,大多小于5mm,在3mm以下者,即属侧隐窝狭窄症,此外,上关节突冠状部内缘内聚亦提示可能有侧隐窝狭窄性改变。

(2)CT,CTM及MR检查:CT检查能显示椎管的断面形状,因而能诊断有无侧隐窝狭窄及有无神经根受压;CTM检查显示得更为清楚,MR检查可显示三维影像,可同时确定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有无突出(或脱出)及其与硬膜囊,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等。

(3)椎管造影: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omnipaque,isovist造影可见神经根显影中断,示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受压征,但此种检查不易与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压迫相区别。

本病轻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无效者则需行手术扩大椎管。

1.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疗法

感谢下载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