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A/a与着丝粒的距离为10×1/2=5cM,B/b为6×1/2=3cM,A/a与B/b之间的距离为5-3=2cM,则重组型孢子占2%,AB孢子占1%。

12.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排列顺序是A-B-D,假定A-B间的重组值为20%,B-D间的重组值为10%。

(1)、如符合系数为0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各类配子的比例如何? (2)如符合系数为0.6时,又产生哪些配子及各类配子的比例?

答: 类型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1)符合系数0 35% 35% 10% 10% 5% 5% 0% o% (2)符合系数0.6 35.6% 35.6% 9.4% 9.4% 4.4% 4.4% 0.6% 0.6%

13.二倍体植株,其A/a、B/b、D/d三个基因位点连锁关系如下: a b d 0 20 50

现有一基因组成为Abd/aBD的植株, (1).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试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2).若符合系数为0.2,该植株与隐性纯合体(abd/abd)测交,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及

比例是多少。

答: 类型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abE

(1)无干扰 28% 28% 7% 7% 12% 12% 3% 3%

(2)符合系数0.2 25.6% 25.6% 9.4% 9.4% 14.4% 14.4% 0.6% 0.6%

14.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

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

答:(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c e A 双交换值=(4+3)/1000)×100%=0.6%

c-e之间的交换值=((49+42)/1000)×100%+0.6%=9.7% e-A之间的交换值=((48+37)/1000)×100%+0.6%=9.1% (2)符合系数=0.6%/(9.7%×9.1%)=0.68 (3)连锁图(略)

15.何为伴性遗传?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预期其子女的 类型及比率如何?

答: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指X染色体上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所控制的 性状总是与性染色体的动态相连在一起,这种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XCXc,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CY,他们婚配,其子女 的情况如下:

XCXc × XCY ↓

1XCXC:1XCXc:1XcY:1XCY

- 17 -

即在他们的子女中,女儿都表现正常,但有一半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儿子有一半表现 正常,一半为色盲。

16.蝗虫的性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a)这只蝗虫是什么性别?(b)这只蝗虫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概率是多少?(c)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答:(a)雄 (b)1/2(11A+1X):1/2(11A) (c)24。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二) 是非题:

1. 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 正常

的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 + ) 2. 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3. 一个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称之为双二倍体。(+) 4. 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

则可出现后期Ⅰ桥。(-)

5. 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

育的。(+)

6. 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 - )

7. 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8. 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

价体。(-)

9. 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 10. 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11. 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12. 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13. 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中单体个体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

亲本。(+)

14. 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

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三) 选择题:

1.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到位杂合体中到位区段及其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2) (1)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2)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3)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4)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 形成的环

- 18 -

所涉及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环涉及 (3) (1)缺失染色体 (2)部分重复染色体

(3)正常染色体 (4)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

3.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断错接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是(4): (1)姊妹染色单体 (2)非姊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

4.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3): (1)单倍体 (2)二倍体 (3)多倍体 (4)单体

5. 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1)。

(1)剂量效应 (2)互作效应 (3)突变 (4)重组

6.易位杂合体最显著的效应是(3)。

(1)改变基因的数目 (2)保持原有基因序列 (3)半不育 (4)全不育

7.有一染色体 a b c .d e f g 发生了结构变异而成为 a b f e d .cg ,这种结 构变异称为(4): (1)易位 (2)臂内倒位 (3)缺失 (4)臂间倒位

8.倒位的最明显遗传效应是(2):

(1)剂量效应 (2)抑制交换 (3)位置效应 (4)显性半不育

9.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4)

(1)同源多倍体 (2)同源异源多倍体 (3)超倍体 (4)异源多倍体

10.一种2n=20的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2n=22的植株杂交,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 体,这个双二倍体将有多少染色体?(1) (1)42 (2)21 (3)84 (4)168

11.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1)。 (1)染色体组 (2)单倍体 (3)二倍体 (4)多倍体

12. 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1)。 (1)高度不育 (2)绝对不育 (3)一般不育 (4)可育

13.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 秋水仙素可以(3):

(1)促进染色体分离 (2)促进着丝粒分离 (3)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4)促进细胞质分离

14.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是(2)。

(1)n, n (2):n, n+1 (3)n+1, n-1 (4)n, n-1 1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交,由F1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F1的表现为(3):

- 19 -

(1)全部a表现型 (2)全部A表现型

(3)A表现型和a表现型 (4)A表现型为缺体

(四) 填空题:

1.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

①位置效应 ②剂量效应

2.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形成的“倒位圈”是由( )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和重复杂合体的环或瘤是由( )形成的。 ①一对染色体 ②单个染色体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环。形成缺失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 )染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 )结构。 ①正常 ②重复 ③一对 ④“十”字形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交换而导致后期Ⅰ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①缺失 ②染色体桥、断片 ③“十”字

5.染色体abc.defgh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这种结构变异称为( )。 ①臂间倒位

6. 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写出下列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的染色体组成,同 源三倍体为( ),

三体为( ),缺体为( ),单体为( ),双三体为( ),四体为( )。 ①AAABBBCCCDDD ②AABBCCDDD ③AABBCC ④AABBCCD ⑤AABBCCCDDD ⑥AABBCCDDDD

7.在二倍体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 )。这种个体在减数分裂前期各个染色体不能( ),后期Ⅰ不能( ),因而造成( )。

①单倍体(一倍体) ②配对联会 ③均衡分离 ④高度不育

8.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 )。

①破坏纺缍丝的形成

9.水稻的全套三体共有( )个,烟草的全套单体共有( )个,普通小麦的全套缺体共有( )个。

①12 ②24 ③21

10.利用单体测定某隐性基因(a)所在染色体,如果a基因正好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表现( )表现型,如果a基因不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代将表现( )表现型。 ①A表现型、a表现型 ②A表现型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