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之我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在小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之我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倾诉出来。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心声,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阵地?。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善于通过日记或作文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针对后进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忆、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在此过程中,受到习作内容的熏陶。如写父母的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体察父母的言行、工作和愿望,并对父母说知心话。在习作准备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情感,学会感恩。

李镇西老师给他的学生写过一首诗: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较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试想,如果你是这位收到老师评注在日记本上的诗的学生,你会作何感想呢?我想你肯定也会像这位学生回答的一样:放心

5

吧,李老师!我会用行动回答你对我的期待的。由此可见,通过书信、周记、日记、习作等,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拥有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阵地?吧!

六、寓“快乐心境”于“节日氛围”

孩子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过节时。我们教学的课文中,有许多隐含着不同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文化蕴含了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变得更加懂事。如在?母亲节?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说一句赞美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增进了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节日活动中,沁入了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又何尝不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合理使用教材以外,还可以多渠道地开发、拓展心理教育资源,如:挖掘课文人物以外的人物、课文以外的课文、课文以外的书籍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

6

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以一颗赤诚的爱心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的心灵,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