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词解释(完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病理名词解释(完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支气管哮喘bronchial:简称哮喘,系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引发呼吸道过敏反应而导致的以支气管可逆性痉

挛为特征的支气管慢性炎症性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由于支气管壁中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破坏而使肺内支气管呈持久性扩张状态的

慢性疾病。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pulmonale:简称肺心病corpulmonale,是由于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及胸廓

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的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肥厚、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

6、肺炎pneumonia:最主要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性疾病。

7、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肺段及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

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8、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也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

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清除,而由肉芽组织取代并机化,使病变组织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

9、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支气管肺炎。 10、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多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11、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

12、肺尘埃沉着症pneumoconiosis:简称尘肺,是因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并沉积于肺,引起肺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

的肺疾病。

13、肺硅沉着症silicosis:简称硅肺,是因长期吸入含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而引起的以硅结节形成和肺广泛

纤维化为病变特征的尘肺。

14、病毒包涵体:病毒性肺炎时,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

或细颗粒状,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的球形结构,称为~

15、燕麦细胞癌:肺癌癌组织由嗜碱性小细胞组成,核呈圆形或短梭形,深染,胞浆少,颇似淋巴细胞,有分泌功能。

典型时癌细胞常一段稍尖,形似燕麦穗粒,称为~

16、Hon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常侵犯交感神经链,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胸壁皮肤无汗等交感神经麻痹综

合征。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1、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无论范围大小,是否有周围淋巴组织转移,癌组织只限于粘膜层1或粘膜

下层者均称为早期胃癌。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侵达肌层或更深者,无论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称为进展期胃癌。 3、革囊胃:癌组织弥漫性浸润致胃壁普遍增厚、变硬,胃腔变小,状如皮革,称为“革囊胃”。

4、Krukenberg瘤:胃癌时,浸润至胃浆膜面的癌细胞脱落种植于腹腔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如种植在卵巢形成转移

性粘液癌,称~

5、Barrett食管:慢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粘膜的单层扁平上皮可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称为~,该处可发

生溃疡和癌变。

6、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肠道间质中具有自主起搏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的Cajal或Cajal前体细胞。 7、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8、气球样变:由于肝细胞受损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如球形,胞浆几乎透

明,称为~

9、点状或灶性坏死spotty 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几个或几十个肝细胞,

同时该处伴以炎细胞浸润。

10、碎屑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发生在肝小叶周边界板处的少量肝细胞呈小叶状溶解性坏死,使小叶周边出

现缺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至小叶内。

11、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坏死灶融合后呈带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两个中央静脉之间、两个门管区

之间或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呈桥状连接的坏死带。

12、亚大块坏死:几个肝小叶的大部分或全部融合性溶解坏死,常见于亚急性重症肝炎。

13、大块坏死:大部分肝组织的大片融合性溶解性坏死,坏死范围广,正常肝组织结构塌陷而不能辨认,常见汇管区

集中现象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常见于急性重症肝炎。

14、毛玻璃样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常可见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充

满嗜酸性颗粒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为~

15、急性红色肝萎缩:极急性重型肝炎时,肝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缩,质软,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部分区域呈红

黄相间的斑纹状,因而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16、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这种病变

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小、变硬、变行引发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障碍,称为~

17、假小叶: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在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和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包绕分割成

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18、肝性脑病(肝昏迷):是是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主要由于肠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 19、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

20、早期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21、门脉高压症: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超过1.96kPa(200mmH2O)以上,即称为门静脉高压,出现脾淤血、肿大,胃

肠道淤血,腹水和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RS细胞:是多核或双核的瘤巨细胞,是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依据。特征性RS细胞胞质丰富,略嗜伊红染,核

多叶或多核,核仁明显,大而圆形。典型的RS细胞为“镜影”细胞,两个核多有一个大包涵体样嗜酸性核仁,周围有透明带,核膜明显。

2、陷窝细胞:细胞体积大,周界清楚,胞浆丰富,淡染呈水样透明,胞浆收缩,与周围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空隙,好似

细胞坐落在陷窝之中,故叫陷窝细胞。核呈分叶状,有多个小核仁。多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瘤。

3、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髓异常白细胞增生浸润、外周血白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为特征。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1、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和全身明显水肿等。

2、新月体:当肾小球损伤严重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显著升高,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到肾球囊内,刺激球囊壁层上皮

细胞增生形成多层。壁层上皮细胞的增生常呈新月体形,故称新月体。

3、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急,常突然出现血尿,程度不同的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4、颗粒性固缩肾:慢性肾炎晚期,双侧肾脏体积显著减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细胞颗粒状,故称颗粒性

固缩肾。

5、脂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

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尿中有脂滴,称为~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葡萄胎: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特征是绒毛高度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以及滋养层细胞增生。形成

串状泡,形似葡萄,称为~

2、粉刺癌:导管内原位癌的一种,癌细胞团中央发生坏死,大体切面上可挤出灰白色或灰黄色软膏样物质,状如粉刺。

镜下癌细胞排列呈实心团块,大而多形性,中央为坏死灶。

3、畸胎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含有两个或三个胚层组织细胞。

4、小叶原位癌:乳腺小叶轮廓保存,体积增大,在扩张的末梢导管或腺泡内充满松散排列的癌细胞,细胞呈圆形,

形态较一致,基底膜完整。临床一般摸不到肿块。

5、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

6、子宫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

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者。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非毒性甲状腺肿:由于甲状腺分泌不足,促TSH分泌增多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

2、毒性甲状腺肿:是具有甲状腺毒症的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是由于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组织所引起的

综合症。

3、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

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糖尿。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等。

4、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有完整的包膜并压迫周围组织,瘤组织

结构较一致,形态与甲状腺组织不同。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1、嗜神经细胞现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后由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

2、卫星现象:指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形成卫星样结构的现象。

第十六章 传染病与深部真菌病

1、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

2、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

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3、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

4、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

于肺上叶。

5、冷脓肿:结核时形成的脓肿,因局部并无红、热、热、痛,故称为“冷脓肿”。 6、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

7、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

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着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为~

8、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从镜下才可见到的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

如树胶,故而得名树胶样肿。

9、硬性下疳: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3周后左右,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下疳。常为单个,直径约1cm,表面可

发生糜烂或溃疡,溃溃疡底部及边缘质硬。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

1、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经口感染入侵结肠壁引起的疾病,以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故又称阿米巴痢疾。 2、阿米巴肿:慢性阿米巴痢疾时,肠壁肉芽组织大量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快,称为阿米巴肿。

3、嗜酸性脓肿:由血吸虫卵引起的急性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成熟虫卵,多少不等,在虫卵的卵壳上有嗜酸性辐射

状物,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聚集,并发生坏死,状似脓肿,故又称~

4、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肉芽肿约经15d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分解、钙化,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被清除、

吸收,形成由钙化的虫卵、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类似结核结节的慢性虫卵肉芽肿,

故又称为~

5、血吸虫性肝硬化:肝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散在的浅沟纹将肝表面划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微隆起

的分区。严重者可形成粗大隆起结节。切面上见汇管区增宽,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又称干线型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