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拉萨市名校语文高一(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拉萨市名校语文高一(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

B.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 .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

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

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

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回“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口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瞻普遍通晓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4)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和《苏武传》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苏武传》)

三、选择题

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刽子手(kuài) 孱头(càn) 咄咄逼人 宣赫一时 节外生枝 B.脸颊(jiá) 渣滓(zǎi) 走投无路 放涎无礼 残羹冷炙 C.蹩进(bié) 盗跖(zhí) 归根结蒂 沸反盈天 孤立无援 D.窈陷(yǎo) 自诩(yǔ) 瑟瑟有声 敛声屏气 休戚相关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市××路××号《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 B.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了。 C.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道:“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D.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9.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吹箫者让蛟龙跳舞,让人忍不住哭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临江仙·梅》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愤懑之情。 E. 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一则文稿在字形、逻辑、得体、格式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示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市招聘中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四名全职教师。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一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特别优秀者可高抬贵手。年薪人民币10一12万元左右。有意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18325430552。 2019年元月5日 阳东市教育培训学校 七、作文

14.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一篇记叙文。

世间万物皆有温度。大地山川,鸟兽虫鱼,一种手势,一个眼神……甚至文字也是有温度的。温度让人世间感知冷暖,体验百态,领悟人生的况味。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