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与灭火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防火与灭火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而成,不含石棉,其优点是:质量轻、强度高、阻燃、耐高温、抗热辐射、耐磨、耐折以及对人体无毒害等,能够有效地保障消防队员和高温作业人员不被烈焰或高温灼伤。 2.消防靴和手套

消防靴和手套由橡胶或其他电绝缘材料制成。 3.头盔

头盔由帽壳、佩戴装置及附件(面罩、披肩)等组成。头盔应坚固结实,能对撞击提供有效保护。可保护使用者的头、面部,使其免受强力冲击,避免尖锐物、热辐射、火焰或者静电的伤害,在消防队员灭火战斗时用于保护消防队员头颈部的安全。穿戴时一定要注意将头盔的长帽沿置于头颈后方,以便较好地保护后颈。 4.太平斧

太平斧是能够提供高压绝缘保护的带柄斧头,其手柄应设有绝缘层。 5.安全灯

一盏认可型的安全电灯(手提灯),其照明时间至少应为3小时。在液货船上使用的和拟用于危险区域的安全灯应为防爆型。 6.呼吸器

呼吸器应为瓶内空气储存量至少为1200升的自给式压缩空气呼吸器,或可供使用至少30分钟的其他自给式呼吸器。呼吸器的所有气瓶都应能够互换使用。

储压式空气呼吸器由高压空气瓶、面罩及调节阀、低压警报器等组成,作用是供给使用者新鲜空气。这种呼吸器一般在火场至少能持续供空气30分钟。

目前船舶广泛使用的是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7.耐火救生绳

每一呼吸器都应配有一根长度至少为30米的耐火救生绳。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显示通道和联系工具。耐火救生绳应能够用卡钩系在探火队员(或消防队员)呼吸器的背带上,以便与接应人员进行联络,或者系在一条单独的系带上,用于在火场营救遇险被困人员,以防在使用耐火救生绳时呼吸器脱开。当用于联络时,一般按事先约定的进、停以及撤退或要求援助等信号拉绳示意。

第四节 消防用品

消防用品是用于消防目的的用具或物品,在船舶上常用的消防用品有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防水桶、消防毯、砂箱、太平斧、消防钩、铁铤和国际通岸接头等,还有用于人员自火场中逃生用的紧急逃生呼吸器等。 1.消防水带

消防水带是消防用的很长的管状织物,应由认可的不腐蚀材料制成,如图5-16所示。最常用的材料是内衬橡胶并涂有聚氯乙烯的合成纤维织物。这种水带很坚实,不受油类、大部分化学品、霉腐以及酷暑、严寒天气的影响。船舶使用的每条消防水带应配有一支水枪和必要的接头,水带长度至少为10米,但用于机器处所的不得超过15米l用于其他处所和开敞甲板的不得超过20米;用于最大型宽超过30米船舶的开敞甲板的不得超过25米,直径一般为50毫米和65毫米两种,有时也使用直径为80毫米的水带。

配备要求:对于客船,每一个消部栓船少需货图5 16消防水带 2.消防水枪

消防水枪由铝合金和铜材料制成,是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使用的主要器材,它可以把水带内的水流通过不同的结构转化成为水枪的高速射流的不同流态,并把这种射流(直流或雾状射流)喷射到火场的物体上,以达到灭火、冷却或保护的目的。水枪有直流、喷雾及两用(直流喷雾)水枪三种,分别如图5-17、图5-18和图5-19所示。水枪的标准口径有12mm、16mm和19mm等。船舶配备的水枪应为经认可的设有关闭装置的两用型水枪,两用水枪既可喷射充实水流,又可喷射雾状水流。船舶起居舱室一般配备12mm水枪。在用水灭火时,应在消防栓打开之前就把水带铺好,水枪接好。 3.消防水桶

消防水桶一般是手提水桶,俗称太平桶。采用镀锌铁皮制成,其外壳涂以红漆,并用白漆标出编号,按规定固定存放于驾驶室附近或者露天甲板的木座上,如图5-20所示。它的作用是浇灭初起火灾。

4.消防毯

消防毯是用耐火材料制成或经过防燃浸渍处理的专用毯,一般用石棉制成,也可是用其他耐火材料浸渍过的毯子,如图5-21所示。规格多为1.2m×2m。平时放在专用的箱子里,着火刚开始时,可用毯子盖上,使火源与空气隔绝,以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另外,用帆布或毛毯制成的毯子也可临时用作消防毯,但使用时必须先用水浸湿。 5.太平斧、消防钩、铁铤

太平斧有两种规格,其中,大型太平斧主要用于断缆或者破拆。小型太平斧是消防人员随时携带的装备之一,主要用于破拆或者支撑。作为腰斧的太平斧,其斧柄上套有绝缘胶套,具有防滑、绝缘的作用。

铁铤和消防钩(图5-22)也都是破拆工具。 6.砂桶和砂箱

砂桶和砂箱是贮存消防砂(黄砂)的木箱或金属箱,如图5-23所示。砂箱的容量不应小于0.03立方米。黄砂必须干燥,应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使用时将其覆盖燃烧物体表面,隔绝氧气并吸收一部分热量,从而使火熄灭。 7.国际通岸接头

国际通岸接头作为船与船或船与岸连接的公共接头,是一种大小转换接头,用钢材或其 他等效材料制成并设计成能承受1.0N/mm2的工作压力,如图5-24所示。大头系国际统一规

格;小头为永久附连于船上消防栓或消防水带的对接口。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设有至少一个符合要求的国际通岸接头,并应备有使此种接头能用于船舶任何一舷的设施,以便能够从岸上或他船向本船消防总管供水。

国际通岸接头法兰的标准尺寸应符合表5-1的要求。 8.测爆仪

测爆仪,也称为可燃气体检测仪,是检测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的仪器,如图5-25所示。按采样方式不同可分为扩散式和泵吸式两种;按仪器的监测原理不同可分为催化燃烧式、热导式以及红外线吸收式等。测爆仪能够快速检测危险气体是否低于爆炸下限或者可燃气体体积百分比,它适用于数百种可燃性气体和蒸气。 9.紧急逃生呼吸器

SOLAS公约要求自2002年7月1日起,所有的公约适用船舶都需配备紧急逃生呼吸器(EEBD)。紧急逃生呼吸器是仅在逃离有毒气体舱室时使用的空气或氧气供应装置,应为认可型。它可保护船员从火灾发生处的危险环境中逃生。但不得用于灭火、进入缺氧隔离空舱或舱室,或由消防员配戴。它具有以下特点: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手提、肩挎或挂在颈部,适合各类人员使用。

紧急逃生呼吸器由储气瓶、瓶头阀、头罩或全脸面罩和挎袋组成,如图5 26所示。头罩和面罩由耐火材料制成,并包括一个清晰的视窗。储气瓶的储气量大于400升,容积2.2~3升,额定工作压力21MPa,供气量大于35升/分钟,应至少能够供应使用者不少于10分钟的使用时间。

紧急逃生呼吸器的配备数量因船旗国的要求不同而会有所不同。通常,远洋货船的机器处所按处所值班人数配备,每人一具,但不得少于两具;起居处所内至少配备两具;另外,船上还应备有一具,一具专门用于培训用途。

紧急逃生呼吸器应存放在便于取用之处,每月检查瓶头阀上的压力示值,若气瓶内的压力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的95%,应进行检查或充气;气瓶应每三年检验一次,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0.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按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绝式防毒面具(图5-27)。过滤式防毒面具,由面罩和滤毒罐(或过滤元件)组成;隔绝式防毒面具,由面具本身提供氧气,分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3种。

过滤式防毒面具是一种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是利用面罩与人面部周边形成密合,使人员的眼睛、鼻子、嘴巴和面部与周围染毒环境隔离,同时依靠滤毒罐中吸附剂的吸附、吸收、催化作用和过滤层的过滤作用将外界染毒空气进行净化,提供人员呼吸用洁净空气。防毒面具一般由面罩、滤毒罐、导气管、防毒面具袋等组成。

为了防止对面部皮肤过敏,高级的防毒面具的材质已由普通橡胶,改为采用优质硅胶制作的全面罩主体,抗老化、防过敏、耐用、易清洗。各种防毒面具的材质和结构不同,但都可以参照同样的使用方法,以下为硅胶大视野防毒面具使用方法:

(1)防毒面具使用前应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头带是否有弹性;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

(2)防毒面具佩戴:将面具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面具戴上后要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吸气阀的密合性,方法是将手掌盖住呼气阀并缓缓呼气,如面部感到有一定压力,但没感到有空气从面部和面罩之间泄露,表示佩戴密合性良好;若面部与面罩之间有泄露,则需重新调节头带与面罩排除漏气现象,确认密含性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过滤式防毒面具只能在空气中有毒气体浓渡<2%,氧气浓度>18%的情况下使用。

第六章 船舶灭火系统

第一节 船舶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是船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系统,它用于尽早探测到起火源处初起的火灾,并发出安全撤离和采取灭火行动的警报,通过报警呼唤人员及时进行扑救,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损失。该系统的功能可通过安装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和采取消防巡逻(客船)等措施来实现。

客船的起居处所以及服务处所均应设置失火自动报警器。另外,在国际航行的货船或专业船上,或者装有爆炸品、易燃品的舱室及其相邻装货舱室内也应设置失火自动报警器。

一、自动探火及报警装置

自动探火和报警装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探测器和报警器。如需要,该系统还可担负其他辅助功能,如自动关闭防火门窗、自动切断通风机等。 1.探测器

探测器用来探测火灾的存在,并将探测到的火灾信号(火灾产生的热量、烟气或光谱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气线路传输给报警器。探测器的类型有很多,其敏感元件的反应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感温、感烟、感光等几类。

(1)感温探测器:一个用于探测极度不正常的高温或温升率的设施。感温探测可分为三种:定温式、差温式(也称温度速升式)、差定温式(联合式)。此类探测器能探测到火灾发生时所产生的热量(热气)信号,并把热量信号转换为直流低压电信号。 定温式——动作温度一般设定为57℃、70 0C和87 0C。 差温式——随单位时间温升速率的突然变化而动作。 差定温式——上述定温式和差温式的组合。

感温探测器具有工作可靠不易发生误报的优点。它用于探测火灾的火焰阶段,且当辐射热达到一定能量时探测器才会动作。它的缺点是探测到火灾比较晚,灵敏度不高。相对而言,差温式灵敏度要高一点。

当温度以每分钟不超过1℃的速率升高时,感温探测器在温度超过78℃之前动作,但在温度超过54℃之前不应动作。升温率更大时,感温探测器应在主管机关认为满意的温度极限内动作。另外,安装在干燥室和通常温度较高的类似处所的感温探测器动作温度可以达到130℃,在桑拿房可达到140℃。所有探测器的型式均应能接受正确工作试验并且无需更换任何部件便能恢复到正常的监测状态。

(2)感烟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主要是通过感应悬浮微粒和烟气来探知火灾的发生。常用的感烟器有两种类型 离子感烟式——应用放射性元素镅241的作用。 光电感烟式——应用光电管原理。

感烟探测器用于探测火灾的初级阶段和发烟阶段,其优点是能够比较早地探知灾的发生,灵敏度高。其缺点是容易发生误报,而且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探头必须设在室内。离子式可用于探测火灾的初级阶段,由于其预报最早,所以居住区目前使用离子式的较多。

在船舶上,所有梯道、走廊和起居处所内的脱险通道要求的感烟探测器,在烟密度超过12.5%每米减光率之前动作,但在烟密度超过2%每米减光率之前不应动作。安装在其他处所的感烟探测器应在主管机关认为满意的温度极限内动作。 (3)感光探测器

现阶段在平台上较常用的是紫外线、红外线探测器,它们仅能感应频率较低的火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而不能感应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它能探测到火灾发生时由火灾产生的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或辐射的信号,并能够把这些信号转换成直流低压电信号。 红外线式——应用火灾时红外线作用。 紫外线式——应用火灾时紫外线作用。

感温探测一般用于车床间、锅炉间、焚烧炉间、集控室等相对封闭的高温处所;感烟探测用于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的走廊、舵机间、应急消防泵间、机舱等处;感光探测用于机舱主机缸头上方,用于主机明火的探测。 2.报警器

报警器是自动探火及报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中探测器的指示与控制设备。其功能是对探测器感应传输过来的火灾电信号作出及时反应,自动接通报警器,以声、光形式发出报警,呼唤人员,并显示火灾发生的具体部位。另外,对系统操作所必需的电源和电路在断电或故障时,报警器也应发出不同于失火信号的声、光故障报警。在货船上,报警器一般安装在驾驶台。 二、火灾报警器具 1.火灾报警工具

船舶均应按规定设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火灾报警工具,例如,警钟、汽笛、警铃和报警器等。一般报警工具常设置在驾驶台或其附近,值班人员收到火警报告后,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向全船发出消防应变信号。

2.手动失火报警器

手动失火报警器由手动报警按钮通过电路与驾驶台或火警控制站相连。它分布在船员、旅客的起居处所、控制站以及机器处所等人员易于到达的地点。

手动报警按钮应安装在有人出入的通道、走廊、公共处所、驾驶台以及机舱内的通道出口。每一层甲板的走廊内的手动报警按钮应该是便于到达的,并且走廊内的任何部位与其距离均不能超过20米。具体安装时应尽可能靠近应急照明,距离甲板的高度应为1.4米。按钮应安装在铁盒里,外面由玻璃片将弹簧压紧,使两金属片离开而断电,避免任意触动而造成误报警。当发现某一舱室或区域失火时,只需及时地将附近的手动报警器按钮铁盒的玻璃片击碎,弹簧便会松开,使得两金属片接触通电,电铃随即发出声响而报警。同时驾驶台或火警控利站面板上相应的指示灯也徽光,显示火灾的发生地点。

三、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

在客、货船的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等处所,A类机器服务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

固定式火灾探测和失火报警系统由控制和指示设备组成。其功能是对受保护处内已经动作的探测器作出反应,自动接通报警,并显示出已经动作的探测器所处的位置。组成部分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继电器箱、探头、呼叫点和复示器。 1.控制单元用于声响和视觉报警。

2.电源单元包括AC220V的主电源和DC24V的备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