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与灭火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防火与灭火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泡沫的分类

泡沫灭火剂一般按其生成机理、发泡倍数和用途进行分类。 1.按生成机理分类

泡沫灭火剂按照泡沫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大类。

(1)化学泡沫是通过两种药剂的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泡沫中所包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发泡倍数为5.5—10;与水的密度比为0.15~0.25;泡沫持久性不少于25秒,30分钟泡沫消失率小于25%。化学泡沫由发泡剂、泡沫稳定剂或其他添加剂组成。船舶上多见的化学泡沫是由碱性的碳酸氢钠和酸性的硫酸铝水溶液、发泡剂、甘草汁互混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其反应方程式为 6NaHC03+Ai2(S04)3=3Na3S04+2Ai(OH)3+6C02

(2)室气泡沫又称为空气机械泡沫,它是一定比例的空气、泡沫液和水,利用机械搅拌,使其相互混合而形成的充满空气的膜状气泡。空气泡沫中的气体为空气。 2.按发泡倍数分类

发泡倍数是指泡沫灭火剂的水溶液变成灭火泡沫后的体积膨胀倍数。通常使用的灭火泡沫,其发泡倍数的范围为2 N1000倍。泡沫灭火剂按其发泡倍数可以分为低倍数泡沫、中倍数泡沫和高倍数泡沫三类。

(1)低倍数(低膨胀率)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倍以下。

(2)中倍数(中膨胀率)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200倍之间。 (3)高倍数(高膨胀率)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0~1000倍之间。

化学泡沫灭火剂都属于低倍数泡沫灭火剂,空气泡沫灭火剂中的绝大部分也属于低倍数泡沫灭火剂。

3.按用途分类

泡沫灭火剂按照泡沫用途可以分为普通泡沫灭火剂和抗溶性泡沫灭火剂两类。 (1)普通泡沫灭火剂适用于扑救甲类火灾和乙类火灾中的非可溶性液体火灾。 (2)抗溶性泡沫灭火剂适于扑救甲类火灾和乙类火灾中的可溶性液体火灾。 4.按发泡剂的类型分类

(1)蛋白泡沫:蛋白泡沫是以动植物蛋白的水溶液为基料,加入稳定剂、防腐剂和防冻剂等辅料加工而成的。按与水的混合比例来分,有3%和6%两种。蛋白泡沫不能与干粉一起使用。

(2)氟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是在蛋白泡沫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加工而成的。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改善蛋白泡沫的流动性、抗油污染性,还能和干粉灭火剂联合使用。所以,氟蛋白泡沫的灭火效率大大优于普通蛋白泡沫。

(3)水成膜泡沫:水成膜泡沫又称为“轻水泡沫”。它比氟蛋白泡沫有更好的流动性和抗油污染性,泡沫和水膜的共同存在能迅速抑制燃油蒸汽的蒸发,并隔绝空气,迅速灭火。这种泡沫不能用来扑救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

(4)抗溶性泡沫: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剂称为抗溶性泡沫,主要用于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酯等一般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不宜用于扑救低沸点的醛醚和有机酸、胺等类液体火灾。

(5)合成泡沫:合成泡沫是一种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基料的泡沫灭火剂。 三.灭火对象

1.主要用于扑救乙类火:对于非溶性可燃液体火灾,可用普通泡沫扑救;而对于可溶性可燃液体火灾,则只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2.可以扑救甲类火:可以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和粮草等火灾。 四.灭火注意事项

1.不可以扑救丙类火。灭火效果极差。

2.不可以扑救丁类火。泡沫中含有水分,能生成氢气。 3.不可以扑救未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火灾。

4.使用泡沫灭火剂时不能同时使用水,因为与水同时使用会破坏泡沫层。

5.对甲类火能起隔绝空气作用,对固体内部的火灾无法扑灭,想要彻底扑灭固体火灾,必须辅

以喷水。

第三节 二氧化碳灭火剂

一、灭火浓度

灭火浓度是评价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灭火效能的一个指标。对于普通固体物质的火灾,用二氧化碳扑救时,其浓度要求达到30%以上;对于可燃液体或者类似的物质火灾,用二氧化碳扑救时,其浓度要求应达到40%以上。 二、灭火作用 1.窒息作用

用二氧化碳灭火时,从灭火器喷射出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并夹有少量的干冰,干冰进入空气后即会迅速吸热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一经喷出即在火场区域下沉,罩住燃烧物的表面,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也冲淡了火场中的氧气,使其含量降低。实验证明,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0%—50%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2.冷却作用

气态二氧化碳在0℃时,加压到3.6兆帕以液态形式储存在钢瓶内,体积会缩小450倍。二氧化碳施放时,能迅速气化吸收其自身的热量,导致液体本身温度急剧下降。当其温度低至- 78.5℃时,就会有细小的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出现,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每千克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约需577.7千焦的热量)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对燃烧物有一定冷却作用。 三、灭火对象

1.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

2.适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3.对甲类火能起控制作用,但必须尽快喷水才能见效。

4.二氧化碳特别适用于扑救那些易受到水、泡沫及干粉等灭火剂损坏的物质火灾,这是因为在灭火时,二氧化碳不会对火场的环境造成污染,不腐蚀设备和贵重物品,灭火后不留痕迹。 四、灭火注意事项

1.对可燃气体的火灾,灭火效果较差,一般不用二氧化碳扑救。 2.对轻金属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

3.由于二氧化碳施放时,能出现低温,故应防止手眼冻伤。

4.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空间使用时要防止对人员的伤害。

5.在船上,使用二氧化碳固定灭火系统灭火前,必须先发出警报,通知人员撤离。灭火时,不能同时用水扑救。

第四节 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又称粉末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它是由灭火基料(如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钾、氯化钾、硫酸钾、磷酸铵或磷酸铵盐等)与适量流动促进剂和防潮剂等添加剂(滑石粉、云母粉、石英粉、硬脂酸镁、磷酸钙等)研制而成的。其中,基料为各种灭火剂,含量一般在90%以上:添加剂都是一些疏水性物质,通过这些疏水性物质的机械隔离作用与在无机盐粉粒表面形成疏水膜来改正干粉的吸湿性,从而增强抗结块能力与流动性,含量一般在10%以下。干粉灭火剂的优点是:灭火效力大,速度快、无毒、不腐蚀、不导电且久储不变质等。 一、干粉灭火剂的种类

干粉灭火剂的优点是:灭火效力大,速度快、无毒、不腐蚀、不导电,且久储不变质等。目前国际上生产的干粉灭火剂品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重碳酸为基料的干粉

如小苏打干粉、碳酸氢钾干粉(紫钾盐干粉)。小苏打(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是以含量不小于90%的碳酸氢钠为原料,再加入适量添加剂,并经过防潮防结块处理的干粉灭火剂。 2.磷酸铵(如磷酸三铵、磷酸二氢铵及其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

磷酸铵灭火剂是以磷酸二氢铵为主要成分的干粉灭火剂。这种干粉不仅具有磷酸氢钠干扮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并且还能灭A类物质的火灾,故简称为A.B、C干粉,又称为通用干粉,可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电气设备的火灾,也可扑救木材一类的可燃固体火灾。 3.其他干粉

如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钾和氯化钡等为基料的干粉。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小苏打干粉。这种干粉成本低,且原料易得,并有一定的灭火效力,是上述几类产品中年产量最多、应用最广的品种。 二、灭火作用

干粉灭火剂平时一般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干粉灭火设备中,灭火时依靠加压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者氮气)的压力使干粉从喷嘴射出,形成一股夹带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粒气流,以此射向燃烧物。当干粉与火焰接触时便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将火扑灭。

1.对有焰燃烧的抑制作用:干粉的主要灭火作用是化学抑制作用。在维持燃烧链式反应中关键

+-+

的游离基是“H”和“OH”,当干粉进入燃烧区域与火焰接触时,可以同时捕获大量的“H”和

-+-“OH”。大量的干粉喷入燃烧区, “H”和“OH”就会很快地被耗尽,链式燃烧反应被终止,从而

使火焰熄灭。

2.干粉的遮断热辐射作用:干粉的相对密度比较大,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覆盖到燃烧物体的表面,而不致被气流冲散。使用干粉灭火时,浓云般的干粉与火焰相混合可以降低残存火焰对燃烧物表面的热辐射。磷酸盐等化合物还有导致碳化的作用,可使燃烧固体表面碳化,因为碳化层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它可使燃烧过程暂时变得缓慢,从而使火焰的温度降低。 3.对火场中空气的稀释作用:干粉灭火剂的基料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分解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都为吸热反应,可吸收火焰的部分热量。这些分解反应所产生的不活波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对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具有稀释作用。

4.烧爆现象:干粉受到高温作用会爆裂成许多更小的微粒。这样,干粉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就会急剧增加,从而提高了干粉的灭火效果。 三、灭火对象

1.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效果较好。 2.扑救可燃气体火灾,效果较好。

3.对于一些电气设备火灾,可以使用,但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火灾,应谨慎使用。 4.对于可燃固体,它只能起控制火灾的作用,必须辅以喷水,才能见效。 四、灭火注意事项

1.对于轻金属火灾,不能使用普通干粉,而应采用金属型干粉,例如7150灭火剂进行扑救。 2.燃烧时能够自身供氧或施放氧的化合物的火灾,例如,硝酸纤维、过氧化物等的火灾,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剂扑救。

3.对于碱金属火灾,不能用干粉扑救,例如,钾、钠、镁、钛、锌等火灾,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剂扑救。

4.干粉只能扑救普通固体的表面火灾,而不能控制扑救普通固体物质的内部火灾。

5.精密仪器设备和贵重电气设备的火灾,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剂扑救。因为干粉喷射后,设备虽能得以保护,但残存的干粉却很难清除干净,这会使设备丧失精度或被腐蚀。

6.喷射时,干粉飞扬,应防止伤害人员呼吸系统。

第五节 砂土

一、灭火作用

火灾发生的初期,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如附近没有其他灭火器,可随手使用黄砂或干土对着火点进行覆盖,以隔绝空气,阻止氧气进入,达到窒息灭火的效果。 二、灭火对象及灭火注意事项

砂土可用来扑救甲类火、乙类火及丁类火,效果较好,对丙类火效果不佳。但不能用来扑救爆炸品的火灾。

第六节 新型灭火剂

.

一、卤代烃灭火剂

七氟丙烷(HFC - 227ea)灭火剂和三氟甲烷(HFC - 23)灭火剂属于这一类型。七氟丙烷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为冷却和部分化学作用,灭火剂在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热量。三氟甲烷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与七氟丙烷类似,在灭火过程中还会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两种灭火剂都是人工合成的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灭火后无残留物。在灭火过程中,二者会产生氢氟酸,因此要求该灭火剂的喷放时间不得超过10秒,以保证不会造成分解物ppm(百万分比浓度)值过高。 二、惰性气体灭火剂

惰性气体灭火剂常用的有烟烙烬IG - 541。它是氮气(52%)、氩气(40%)、二氧化碳(8%)混合而成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毒,不导电,灭火过程洁净,灭火后不留痕迹,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当火灾发生时喷入上述气体使保护区氧气浓度降至12.5%以下,阻止可燃体氧化继续进行,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三、气溶胶灭火系统

气溶胶的介质是气体,气溶胶是微细的固体颗粒,或微细的液体颗粒和惰性气体在气体介质中悬浮、弥散形成的溶胶状态。

气溶胶,按形成的方式可分为: “高温技术气溶胶”(通常称“热气溶胶”)和“非高温技术气溶胶”(通常称“冷气溶胶”)。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将固体燃料混合剂通过自身燃烧反应,产生足够浓度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惰性气体,释放于着火空间,抑制火焰燃烧,并且使火焰熄灭。烟雾灭火技术就属于热气溶胶技术范畴。冷气溶胶灭火技术通过压力使容器内的超细干粉经喷头喷出,使其悬浮于着火空间,使火焰熄灭。实际上,细水雾灭火技术,也是一种冷气溶胶灭火技术。 气溶胶的特点:

1.以固态形式存放,不会挥发,贮存时间长,不易泄露。 2.灭火速率高、程度快,是二氧化碳灭火剂的10~15倍。

3.不导电,无毒无害,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属于绿色环保消防灭火剂。 四、细水雾灭火系统

“细水雾”是相对于“水喷雾”的概念,所谓的细水雾,是使用特殊喷嘴、通过高压喷水产生的水微粒。细水雾灭火系统对保护对象可实施灭火、抑制火、控制火、控温和降尘的多种方式的保护,其灭火机理和水完全相同,只是其灭火性能比经过消防水枪喷出的消防水的灭灭效果更佳。

细水雾灭火系统是利用高压或气流,将流过喷嘴的水形成极细的水滴,进行灭火或防护冷却的一种固定灭火系统。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窒息,可以用于保护经常有人的场所。细水雾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降低火灾总烟气含量的毒性。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缺点,一是细水雾对水的粒径要求严格,导致对喷嘴的制造与使用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细水雾灭火系统要求的系统压力高,对管路配件及水泵的工作压力要求相应提高,也带来相应的价格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二是作为灭火剂的水质要求要绝对稳定(即纯净水),给细水雾灭火系统大范围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三是该系统还处于不断的自我完善阶段,系统应用范围狭窄,不同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只适用于规定的保护对象大小,不具备通用性,局限性较大。

第五章 船用消防器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