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雅诺士勇士》)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109、试述《白鲸》的意义有哪三个层次。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 第一个层次,从一般社会意义来分析和理解,这部小说通过“佩阔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小说详尽地描写了捕鲸工人在海上艰苦的生活和惊险的劳动。工人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捕鲸船上作业,生命毫无保障。如果捕杀到巨鲸又能幸免于死,这时工人们又得回到大船上通宵达旦地工作。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表明,鲸油所代表的财富都是用捕鲸工人的血汗和生命换来的。小小的捕鲸船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等级森严、管理严密。船长亚哈是这个小社会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而工人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奴隶。他们一踏上甲板,就丧尽了人权,完全听命于船长的摆布。麦尔维尔在叙述捕鲸工人的悲惨遭遇的同时,还热情歌颂了捕鲸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称赞他们是英雄、圣人、神明和预言者。尤其是那些备受压迫的黑人、印第安人,每当困难、危险关头,他们总是挺身而出,以祖辈相传的卓越技巧勇敢沉着地与巨鲸搏斗。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人人心中都有恶”,罪恶根深蒂固,与人类社会共存,这便是加尔文教的“恶”及“原罪”的观念。在麦尔维尔的小说中,白鲸就象征着“恶”与“原罪”,“佩阔德号”的远航象征着人生的漫漫旅途。亚哈的决心再大,意志再坚强,也无法对抗白鲸所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种观点将白鲸与亚哈作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这种观点将白鲸看作是上帝神力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人类的邪恶力量。于是小说的主题成了谴责亚哈对神的反叛。这样,梅普尔神甫的讲道便成了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我们遵从上帝,我们就得违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种违反我们自己中,包含有遵从上帝的困难”。

第三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种复杂的象征已包含着以上两层意义,也正是小说的永久的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狄克”和船长亚哈这两个形象身上。莫比?狄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另一地方。它平时安详平静,但一旦遭到攻击,就会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是不朽的,在铁叉的攻击下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人们将它当做海怪、震教神的化身、仇敌甚至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渺。“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进而它又被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最后它甚至就等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白鲸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但它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是正义的化身,或者说,它就是大自然本身。这样,小说的象征意义又在于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最终必然被大自然所埋葬。亚哈船长是白鲸的对立面,在这里成了比白鲸还要邪恶的魔王。但是,亚哈又是一个敢于反抗神明、反对习俗常规、坚毅无畏、百折不回、骁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船长。他有着“高尚的灵魂,伟大、古朴的心胸”,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因此,亚哈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也是复杂的、朦胧的、

难以把握的。在他身上善与恶并存,美与丑相共。他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他对大自然的反叛必然招致自取灭亡,他与人性之恶的较量又像是演出了一幕西绪福斯式的悲剧,他自杀性的自我表现和反叛社会的疯狂行为,原本是社会对他彻底孤立的必然结果。亚哈的悲剧具有极其深刻而又恢弘的意义。

110、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力图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质。

②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同过去的文学相比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但是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作家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主张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111、简析爱玛的悲剧及其根源,以及福楼拜创作的意义。

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像马路般的平凡”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便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

爱玛的悲剧是恶浊鄙陋的社会造成的。爱玛本是一个本性纯洁的资产阶级女子,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却将她一步步引向毁灭。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他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112、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及的艺术成就。

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和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被誉为“政治小说”。

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①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在小说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环境,由上而下,由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料合理的依据。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②作者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把人物在个情景下的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作品中写于连对不同环境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丧,欢乐与痛苦的心理活动,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他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

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并能和当时的客观情境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③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拉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清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三个典型环境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113、“红”与“黑”的含义及其政治意义。

《红与黑》中的“红”与“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指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的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提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114、简述《高老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高老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首先,真实的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其次,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第三,小说描写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不同的城市的个人奋斗者,描写了在品德和气质上同“未来真正的人”近似的人,表明了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

《高老头》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竭尽所能从各个方面“严格摹写现实”。①结构精致,情节富于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蒂涅向上爬展开故事情节,有轻有重,有主有次,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人的故事对拉斯蒂涅影响大则详写,其他则为略写。②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精确生动地描写。他重视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为人物的性格的发展提供依据。③广泛的运用了对比的法则。如环境对比、人物和故事对比等。通过这些强烈的对比,刺激了拉斯蒂涅向上爬的野心,揭露色贫穷与奢华并存的社会本质,以及贵族表面兴盛实则衰败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粗俗、浅薄、寡廉鲜耻而又勃勃进取的社会现实。④小说的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人物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了的,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和经历。小说中叙述语言贴切晓畅,生动深刻。⑤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突出的性格特点,如,同为野心家的拉斯蒂涅和伏脱冷,一个涉世不深,在堕落的道路上犹豫不决;一个老谋深算,干起坏事不动摇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典型意义。

115、简述《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

《高老头》发表于1934年-1935年,在巴尔扎克的全部小说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的社会,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开了小说总集人物体系的序幕,是过去小说的总集,未来作品的基石,一部典型的巴尔扎克式的小说。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成熟。

116、高老头的“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他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使他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他的悲剧是一个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

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有力的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现象。

117、简要分析拉斯蒂涅的形象。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在《高老头》中集中描写了他从一个破落的贵族青年走上资产阶级野心家道路的过程。拉斯蒂涅从良心到野心的过渡是在三次“人生大课”中完成的。逃犯伏脱冷给他上了第一课,教他的血变冷,心变黑。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第二课,教他极端利己。高老头的死给他上了第三课,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冷酷无情,就此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决心不择手段打入上流社会,自甘堕落。通过这个形象,巴尔扎克批判了金钱的腐蚀作用,巴黎社会的典型环境培养了这个青年野心家。小说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118、巴尔扎克思想的矛盾与创作的关系。

巴尔扎克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在哲学思想上,他基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这构成了巴尔扎克世界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保王党人,他的思想倾向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这种思想的矛盾性反映在创作中也是矛盾的。在作品中,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塌唱挽歌。但他又辛辣地讽刺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供下必然失败、毁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并且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英雄们。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它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119、简析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形象。

简?爱是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她不愿放弃做人的尊严,敢于反抗傲慢无理和专制自私的男人,不愿意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不作“家里的天使”。她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认为爱情的前提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人格的平等。她大胆反抗不公正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即便遭到无情惩罚也绝不屈服。尽管简?爱只是一个“矮小,脸色不佳,不美”的女孩子,但她却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简?爱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史上新女性的诞生。

120、简述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特点。

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它同情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谴责造成人民痛苦的统治者、官僚机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海岸的同时,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他反对暴力革命,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她对革命和革命者的爱读也是矛盾的。

121、《双城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双城记》的创作是狄更斯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