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描写梅尼特医生的不幸遭遇和法国人民在封建保证下的悲惨生活,无情的揭露了腐败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和法律制度,对贵族阶级进行了彻底的否定。通过对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的描写,准确而又形象的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结构复杂严谨,有三条独立而又相互交织的线索组成,体现了结构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的统一。浪漫色彩与现实手法有机结合。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而富有戏剧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时,又采取写实的手法。大笔勾勒吻合精雕细琢有机结合。在描写巴黎人民起义等场景时,气势宏伟,雄浑有力。而在描写人物肖像、心理以及叙述事件是,又常以细腻的笔触和凝炼的语言,精雕细刻。

122、《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的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现实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揭露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辛辣的讽刺。嘲讽了整个沙俄官僚集团。结构完整而朴素。市长的一句话展开了戏剧情节,宪兵的一声喊宣告了剧情的结束。别具匠心的哑场收尾。哑场充分的发挥了戏剧作为一种舞台造型艺术的作用,具有雕塑美,增强了戏剧讽刺效果。

123、《死魂灵》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死魂灵》通过乞乞科夫走访了五个地主购买“死魂灵”的过程,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奴隶主阶级衰亡的历史,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崩溃的趋势。形象的描写了带着血腥味儿走上社会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对这个阶级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艺术成就:①含泪的讽刺。《死魂灵》紧紧扣住地主阶级人物特有的那种高尚正经的外表与卑鄙荒谬的内心的尖锐矛盾,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人物独白、幽默笔调、典型细节、肖像描写等,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圆滑虚伪、懒惰空虚和贪婪吝啬。与此同时,小说又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和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分明的泪”。这是《死魂灵》的伟大处,也是作者的悲哀处。②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从俄国现实中提取出来的,作家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等精确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就突出了一群粗笨的家具,又如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就突出了他乞丐般的外表形象。③广泛的运用了抒情手法。这里有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于人物出场的评价,如把祖国比喻为向前飞奔的三驾马车,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124、简析乞乞科夫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冷酷和贪婪,他一心追求金钱,投机买卖悲痛料高发之后,又想起购买“死魂灵”牟取暴利的办法。在售卖“死魂灵”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特点。从这个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属阶级的唯利是图的本质。

125、《罪与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罪与罚》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他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他这种思想又虚妄、软弱的一面,也有对生活表现深刻坚实的一面。

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复兴岛皈依上帝,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而且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也非常完整。题材本身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性,围绕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情节始终处在紧张的态势之中,扣人心弦。另外,作品头绪繁多,但严谨细密,表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②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写。这部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罪与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揭示了他犯罪的现实依据。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作者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境、知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这就加大了作品纵向开掘的深度。③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全面对话关系。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典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126、简析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他极富同情心,又很有思想,对社会认识深刻。他勇于探索,并能勇敢的采取行动,以此来表示对罪恶的现实的强烈不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127、比较19世纪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贵族青年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和野心家的形象,贯串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使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的斗争生活。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第四,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

运动集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作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等。第四,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释和捍卫,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28、《红与黑》中的于连与《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命运的比较。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出生于小业主家庭,很早就形成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级本能的厌恶。在德?瑞拉市张佳作家庭教师是,他敢于公开顶撞市长,甚至以征服占有市长夫人作为报复与贵族阶级争平等,显示出平民的阶级意识和抗争精神。他决心向拿破仑那样,凭本事建功立业。但复辟时期平民青年凭军功和才干晋升的道路已经被封建等级制度所堵塞,他只好投靠教会,以此获取权势和财富。她不信宗教,但却伪装成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逐渐发展到与教会妥协甚至同流合污的野心家,以曲求伸,得到木尔侯爵的赏识和重用,而当他在个人主义美梦破灭后,他在平民意识受到激发的情况下采取了绝望和反抗的举动,明知贵族阶级会因此置他于死地也在所不惜,最后一死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走完了他的悲剧的一生。

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和野心家的典型。它是外省的贵族子弟,初到巴黎上学时,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虚浮的快乐强烈的诱惑着他,他开始插足于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培养了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的对付社会的伎俩。伏脱冷叫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教育了他。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全无效力,财产才是金科玉律,有钱便是德。对权力和黄金的饥渴使他决心泯灭良心,走一条不顾一切向上爬的道路。他从一个较清白的贵族青年,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野心家,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于连和拉斯蒂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志向有雄心,聪明能干,意志坚强,都以个人名利为前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并具有敢于冒险的英雄主义热情。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道路。只是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绝对不允许它跨越封建等级的藩篱。而拉斯蒂涅却成功了,原因是:第一,他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第二,它所处的时代是金融资产阶级逐渐大败封建贵族的时期,它是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

129、葛朗台与泼留希金的比较。

老葛朗台是法国外省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个狡诈贪婪的吝啬鬼典型。除了金钱之外,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妻子儿女只是在与金钱有关系时,在他心目中才有意义。他破例为他病危的妻子花钱求医,只是她一死得为遗产登记,这就要了他的命。但他知道女儿资助查理时,他不顾父女之情虐待她,但他知道女儿愿意放弃母亲的继承权时,她热烈的拥抱他,他又有名了。最后葛朗台在对黄金的渴欲中死去。

泼留希金是俄国农奴制崩溃时期的一个地主,一个猥琐贪婪的吝啬鬼守财奴

的典型,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是他一天到晚为财物的积累和贮存而奔波。尽管家里财产堆积如山,她还要到外面去偷拣什物。他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农奴,农奴在他的迫害下死的死,逃的逃。他自己也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对儿女没有任何亲情,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成了一个异化的人。

葛朗台和波留希金同时贪婪鬼和吝啬鬼,他们的一切信仰和所作所为都以金钱为原则,以金钱利害关系为基础,金钱是他们的命,他们都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不同的是,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新贵,是依靠侵占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剥夺人民财富发家的。他搞政治投机是为了经济掠夺,他如虎似蟒的理财本领,使他成为金钱的上帝,他体现了资产阶级发迹过程。波留希金是俄国奴隶制崩溃时期的地主,他是靠压榨剥削农奴致富的。他那种猥琐的聚敛财富的手法,那种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形象,预示了俄国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的崩溃趋势

130、《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首先,《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农民》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战胜贵族地主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也是与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的,她在《高老头》的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的小姐所击败而被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带她们活跃在上流社会。

其次,描写了资产阶级爆发户的发迹史。从高利贷者高布赛克到投机商葛朗台,从贵族的管家高贝丹到银行家纽沁根,一个个都是贪婪无耻的恶棍。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除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高布赛克以单纯的高利贷方式获取利润,葛朗台靠商业投机、高利盘剥和证券交易求得资本的增殖,银行家纽沁根不仅用资金的不断周转来获取巨额利润,而且在股票的涨落中投机取巧牟取暴利。他们的每个金币都充满了血腥气息,都是由罪恶凝成的。

再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金钱的世界,金钱是万能的上帝,人们追求金钱,膜拜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文学、艺术、新闻以及精神生活的腐蚀。

最后,对共和主义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是《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尽管巴尔扎克并不统一共和主义者的政治主张,也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他看到了他们是反对派中真正有行动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物,所以它能在作品中以毫不掩饰的口吻对他们大加赞赏。

131、通过《双城记》中的四种人物形象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作品中残忍的额弗里蒙德侯爵及其背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是毫无人性可言的。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对梅尼特医生的同情自然否定了额弗里蒙德侯爵的残暴,地代尔那的同情也谴责了得伐石太太的不人道,她不但坚持杀死代尔那,而且要斩草除根,杀死代尔那的妻子和女儿。狄更斯在作品中把革命者写成了杀人成性的刽子手,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来代替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