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故答案为D。 【点睛】

难点为A选项,要注意结合后续流程判断Pd元素的存在形式;分析选项B时首先根据元素守恒判断产物,然后再根据守恒计算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避免写反应方程式。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硝酸(或HNO3); < PbSO4比CaSO4更难溶解,加入Pb(NO3)2溶液,可使CaSO4不断转化为PbSO4,Ca2+进入到溶液中 弱电解质 NaCl、Na2SO4 (CH3COO)2Pb+ClO-+2OH-=PbO2↓+Cl-+2CH3COO-+H2O “酸溶”时会产生大气污染物NOx Pb+SO42--2e(重金属铅盐可污染土壤或水源)

=PbSO4 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酸溶”的目的是将Pb、PbO2转化为可溶性Pb2+,而常温下,单质铅与盐酸或硫酸几乎都不反应,故所用的强酸应为硝酸;在有硝酸存在的环境下,PbO2转化为Pb2+,表现出氧化性,说明PbO2的氧化性比硝酸强,故答案为:硝酸(或HNO3);<; (2)CaSO4的溶解平衡:CaSO4(s)

Ca2+(aq)+SO42-(aq),加入Pb(NO3)2溶液,Pb2+与SO42-结合成更难溶

的PbSO4,使CaSO4的溶解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最终完全溶解,达到“除钙”的目的,故答案为:PbSO4比CaSO4更难溶解,加入Pb(NO3)2溶液,可使CaSO4不断转化为PbSO4,Ca2+进入到溶液中;

(3)“盐溶”时,加入CH3COONa可使PbSO4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转化为(CH3COO)2Pb,说明(CH3COO)2Pb是弱电解质;“盐溶”后,溶液中含有(CH3COO)2Pb和Na2SO4,接下来“析铅”,加入NaClO、NaOH溶液,(CH3COO)2Pb转化为PbO2,Pb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推知NaClO转化为NaCl,因此“滤NaCl、Na2SO4;液3”中除CH3COONa和NaClO外,所含钠盐主要还有NaCl和Na2SO4,故答案为:弱电解质; (4)“析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2Pb+ClO-+2OH-=PbO2↓+Cl-+2CH3COO-+H2O,故答案为:(CH3COO)2Pb+ClO-+2OH-=PbO2↓+Cl-+2CH3COO-+H2O;

“酸溶”阶段加入的HNO3会转化为NOx污染环境,(5)铅是重金属,铅盐也会污染土壤或水源,故答案为:“酸溶”时会产生大气污染物NOx(重金属铅盐可污染土壤或水源);

(6)铅蓄电池的负极为Pb,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Pb+SO42--2e-=PbSO4;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PbSO4-2e-+2H2O=PbO2+SO42-+4H+,当电极上通过1mol电子,阳极上有0.5molPbSO4转化为0.5molPbO2,质量减少32g,故答案为:Pb+SO42--2e-=PbSO4;32。 【点睛】

二次电池充、放电时电极的判断:

放电时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该极充电时要恢复原状,则需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做阴极; 放电时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极充电时要恢复原状,则需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做阳极。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羰基和酯基 消去反应

【解析】 【分析】

(1)由结构可知C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羰基;

(2)对比D、E的结构,可知D分子中脱去1分子HCOOCH2CH=CH2形成碳碳双键得到E;

(3)A、B的分子式依次为C6H10O4、C12H18O4,A中不含甲基,结合C的结构,可知A为HOOC(CH2)4COOH、B为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说明还含有酯基,且酸化后两种分子中均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由E→F→G转化可知,可由加热得到,而与CH2(COOCH3)2

加成得到,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然后发生催化氧化得到

,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OOC(CH2)4COOH;B为。

(1)由C结构简式可知C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羰基;

(2)对比D、E的结构,可知D分子中脱去1分子HCOOCH2CH=CH2形成碳碳双键得到E,故D生成E的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3)A、B的分子式依次为C6H10O4、C12H18O4,A中不含甲基,结合C的结构,可知A为HOOC(CH2)4COOH、B为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说明还含有酯基,且酸化后两种分子中均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

的氢,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5)与H2在Ni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与O2在Cu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

,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产生,

再与CH2(COOCH3)2发生加成反应

产生,该物质在高温下反应产生,故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的知识,涉及官能团的识别、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4)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关键是对比物质的结构理解发生的反应,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n1<n2<n3

273-3L?mol 小于 -206 kJ·mol-1 0.032mol/L 降低温度 温度 温3a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不利于甲醇的合成,压强太大,设备要求提高,成本增加 【解析】 【分析】

(1) LaNi3(s)+3H2(g)?LaNi3H6(s) ?H<0。

①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充入氢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将增大;

②由图可知,平衡时,体系压强由9kPa变为3kPa,氢气的物质的量变为起始值的三分之一;

③保持温度不变,容积压缩至原容积的一半,平衡正向移动,气体分子数减小,压强应小于起始压强的2倍;

(2)第三个反应出现CH3OH(g),但目标方程式未出现CH3OH(g),可得出第三个方程式用不到,根据观察发

现,②-①可以得到CO(g)?3H2(g)?CH4(g)?H2O(g),?H用盖斯定律计算即可; (3)CO(g)?H2O(g)?CO2(g)?H2(g)?H??41kJ?mol?1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气体总物

质的量=2mol+2mol=4mol,0-5分钟,CO含量减小了0.4,即减小了4×0.4mol=1.6mol,结合体积可计算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CO表示的速率,进而计算v[H2O(g)]。6分钟到9分钟,CO的含量下降,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且6到9分钟CO含量减少程度比2到5分钟小,说明6分钟改变的条件使反应速率减小了; (4)①分析图发现,低温时,无论压强多大,CO的转化率都相等;

②实际化工生产除了需要考虑平衡原理外,还要考虑实际生产效率、成本投入等。 【详解】

(1)①恒温恒容下,增大氢气的起始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结合图像可知:n1<n2<n3,故答案为:n1<n2<n3;

②该反应中只有氢气一种气体,则容器压强与氢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温度T1时,起始时,压强为9kPa,平衡时,压强为3kPa,设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则

9KPaamola=,解得:n=,则平衡时,3KPan31a273273mol-3-3aL?molL?molc(H2)=3=,所以,K=a,故答案为:; 33=mol/L(mol/L)a3a31L3③假设平衡不移动,则t6时刻将容积压缩至原容积的一半,压强应变为t6时刻压强的2倍,即6kPa,但实际情况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分子数减小,所以,此时容器内的压强小于6kPa,故答案为:小于; (2)②-①得:CO(g)?3H2(g)?CH4(g)?H2O(g)kJ·mol-1,故答案为:-206 kJ·mol-1; (3)CO(g)?H2O(g)??H??H2-?H1=(-41kJ·mol-1)-(+165kJ·mol-1)=-206

CO2(g)?H2(g)?H??41kJ?mol?1是一个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故气体

总物质的量=2mol+2mol=4mol,0-5分钟,CO含量减小了0.4,即减小了4×0.4mol=1.6mol,则CO浓度减小了

1.6mol0.16mol/L=0.16mol/L,v(CO)==0.032mol/L,由方程式计量数可知v[H2O(g)]=v(CO)= 10L5min0.032mol/L。由分析可知,6分钟时改变的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同时反应速率减小,又从表格可知,66分钟时,0.032mol/L;分钟时CO含量没有变化,不可能是移走生成物,综上所述,降低了温度,故答案为:降低温度;

(4)①由图可知,低温时,无论压强多大,CO的转化率几乎相等,则低温时,对CO转化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答案为:温度;

②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不利于甲醇的合成,压强太大,设备抗压要求增大,设备成本增加,故实际生产往往采用300~400 °C和10 MPa的条件,故答案为: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不利于甲醇的合成,压强太大,设备要求提高,成本增加。 【点睛】

(1)LaNi3(s)+3H2(g)?LaNi3H6(s),只涉及氢气一种气体,温度、容积不变,增加氢气的起始量,压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