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列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列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9课陶泥的世界 领域: 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应用 2课时 1、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陶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我国文物的保护意识。 2、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掌握制作陶泥的基本方法,较好的完成作品。 1、如何设计塑造有个性特点的、精美的造型。 2、怎样才能使泥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教具准备:陶泥、田泥 学具准备:陶泥、田泥 第一课时 一、 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展示作品、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陶泥作品 《陶泥的世界》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其课型为“造型 ·表现 ,设计 ·. 应用” 。本课我采用了“赏析—探究—尝试—发现—制作—评价”的教学模式,执教时我实践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体验掌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部分古代中外富有特色的陶泥作品图片启迪学生,既使学生了解到陶泥作品的造型丰富多变,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美,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继而出示现代的陶泥作品,在欣赏、观察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这些作品美在哪里,并分析、交流如何制作。在学生大致探讨出制作方法后,及时的将教材中的技法点击着重讲解并示范,并请学生尝试几种制作技法,这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在学生作业阶段,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我先出示了两幅作品,采用对比的方式,强化了作业要求。在展示与评价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在作业评价上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精神。 一、成功之处 1、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加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特别关注,在特定的情景下,他们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我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感官加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乐在其中、专注其中、感悟其中。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熏陶。 3、 体现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 这节课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精神得以培养。我对学生技能知识的传授,始终是在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中得到的,而杜绝了教师单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活动的成功和快乐,并从中逐渐掌握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整个教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师教的较灵活、朴实,传统中又有创新,学生学的主动、投入、兴趣浓厚。 3、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尝试以及美术教学的艺术直观性。 在教学中我没有对陶泥方法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创设情景、提供思路和条件,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和尝试表现,从而主动得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我注重通过图片欣赏、学生作品展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既具有艺术性,又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学科特点明显。 二、 反思之处 1、由于时间问题,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环节相对较弱,未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可在辅导学生作业时对其态度、情感、方法、表达等进行渗透,不一定等作业完后才评价。 2、在陶泥作品形象的创新上,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想像并变化的造型,使多数学生忽视了多种形象的陶泥造型。 3、在启发学生创作方面应该再细致、再透彻些,使更多的学生能懂得如何表达。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学缺乏创新,是整个教学较薄弱的环节,值得以后多加探索和研究。

第10课 诗情画意 领域: 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应用 2课时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绘画、绘画工具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都会背《锄禾》、《春晓》、《清明》和《静夜思》这四首古诗吗?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为什么喜欢?(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起来意境优美,有情趣,有内涵)请一些学生背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师:古诗一般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画笔把古诗中蕴藏的美好图画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诗情画意,板书揭题:诗情画意。 2、新授 (1)出示古诗《锄禾》。 师:只要一谈起爱惜粮食,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锄禾》这首古诗,尤其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字字千钧、落地有声,使人警醒。 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两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问: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我们不但要对古诗进行揣摩,想想古诗中写到了那些事物,而且还要展开想象,想象古诗的意境,把古诗没提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