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东源县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春秋战国后,潘姓人向山东、山西、湖南迁徙,汉时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三国前,潘姓又有播迁于山东、湖南、浙江等地。唐初,有河南潘姓人迁入福建。河源潘姓远祖居开封府中牟县,后裔潘法明迁福建宁化石壁。入粤始祖潘琴,于南宋末年(1276~1279年),偕弟由宁化移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卜居于南段。潘琴后裔明代迁今紫金县开基。琴第七世裔孙潘伯澜是翁源南埔乡潘氏开基祖,其子潘铭德,于清朝期间徙居东源县仙塘镇开基。

黎氏

黎氏之族是轩辕帝之后。传黎氏者,厥为北正黎一派。北正黎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领袖颛顼掌民事的官。商初北正黎之后裔以功封侯,建国于上党之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国号黎,因以国为氏。秦灭六国后,黎族四散。黎氏发祥于京兆郡(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后世遂以“京兆”为堂号。

南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黎侨功封永乐侯,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始祖。黎侨之十二世孙黎度,于唐僖宗时(885年前后)任江西虔化县(今宁都县)县令,辞官后在宁都东韶开基,为宁都始祖。其后裔黎献达,在宋末年间携眷择惠州府金带街居住,后定居博罗白沙岭,为粤黎氏始祖。献达六世孙黎承于元末(1341~1368年),迁归善县宽得都古竹派上村(今紫金古竹镇)开基。承之后裔黎挺阳(黎承九世孙)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今紫金古竹迁河源定居,为河源城上城黎氏始祖。黎氏后裔分布于今东源县仙塘镇徐洞、新回龙下留洞及蓝口镇等地。

戴氏

黄帝乃戴姓之鼻祖,戴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一是以谥号为姓。西周之初,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766年)子文,勤政爱民,逝世后为被谥为“戴公”,史称子文为宋戴公。宋戴公生武,武生宣,宣公以王父谥号为姓氏,子孙后代沿用戴姓。二是以国名为姓。在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姬姓戴国(今河南省民权、兰考县一带),戴国王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河源县戴姓的先祖于明朝洪武初年(1368~1378年),由福建宁化县石壁乡杏花村迁入兴宁县黄陂增坑定居建祠,后裔遍布五华、龙川、河源(东源)、新丰、龙门等地。东源县戴氏主要分布在双江、黄村、灯塔、顺天等镇。

戴氏堂号“注礼堂”。源出西汉时期,戴德戴圣叔侄两人选集历朝历代圣贤有关阐述礼仪的言论编注成《礼记》。德圣二人因注礼名盛,族人后将戴氏的堂号定为“注礼堂”。此外,戴氏的堂号还有广陵堂、清河堂、清华堂、赐礼堂、荣席堂、紫薇堂等。

欧阳氏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无疆兴兵攻楚,兵败身死,诸子争立各霸一方。次子蹄,占据的是乌程欧余山南部的地盘(今浙江省吴兴县)。因山之南为阳,蹄就封为欧阳亭侯,世称“亭侯世家”。其子孙后代以地为姓,成为复姓欧阳,奉蹄为欧阳氏始祖。

欧阳氏发祥于浙江,繁衍于河北、山东一带。后随东晋渡江,居于丹阳(今江苏西南部),复迁湖南长沙。后世称蹄之二十世欧阳举为晋冀州渤海始祖;三十世欧阳景达为唐长沙始祖;唐玄宗时,三十九世欧阳晤由长沙迁江西吉州(今吉安市),后世奉其父琮为吉州始祖,后裔繁衍于濂江、泰和、瑞金等地;五十二世欧阳馆为宋濂江始祖。五十九世欧阳泳夫,号日新、高字辈,为元朝进士,官任广东按察司佥事,携眷迁粤,择地河源(今东源县)船塘流石老屋下定居。后世尊称泳夫日新为元槎江派欧阳氏族始祖。欧阳仕清(日新孙)明时迁今骆湖镇;欧阳质(仕清孙)徙今黄村镇政厦;质孙欧阳惠盛徙今叶潭镇儒步,欧阳渫徙三洞莲麻涧。东源县欧阳氏族以泳夫(高字辈)为第一世,至今繁衍30多世。今东源姓氏中有欧阳(复姓)、欧(单欧)两个姓氏,均同出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