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读者心目中发生良好作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思想品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幼儿文学又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对婴幼儿心理成长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其主题富有教育性,有益于婴幼儿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如,儿歌中的数数歌,巧妙的把数字嵌进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帮助婴幼儿记忆数字;绕口令用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谜语歌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情等内容,有助于婴幼儿道德感的形成。

文学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幼儿文学又多以美为描写对象和描写目的,更加强调艺术美。所以,幼儿文学的审美作用便可以如春雨浸润孩子的心田。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下,给孩子心灵以营养,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等。 5.内容具有知识性

文学是婴幼儿最早接触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文学作品是婴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他们通过幼儿文学作品能初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有利于认识万事万物,了解日常生活内容,如吃饭、穿衣、洗脸、睡觉等。如儿歌《鼓》、《向日葵》、《我会刷牙》等等。(《入园歌》 太阳出来咪咪笑,小朋友们上学校。

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把手招。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起床不用妈妈帮》 大公鸡,喔喔唱,∕声声催我快起床。∕穿好衣服穿好袜,∕被子叠得四方方。∕爸爸夸我好宝宝,∕起床不用妈妈帮。)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一)游戏性

13

学前儿童文学的游戏性是指学前儿童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前儿童文学就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游戏。 1.幼儿与游戏

“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班马)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而他们的游戏也就是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本能需要。它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含义。 ①.游戏是一种学习

就像小猫、小狗通过游戏来学习未来的生存技能一样,儿童也通过游戏模仿和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这样说:“我的朋友,请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高尔基也说过:“游戏是儿童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幼儿早期游戏所指向的往往是一种认知性的学习。3岁前的幼儿一般是从观察他人游戏开始,逐步进入到独自游戏阶段。这一时期,他们自己的游戏通常需要一些具体的游戏物(玩具)。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捧着一个简单的新玩具,仔细观察和琢磨着他的摸样,重复着他的功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即便在游戏时有其他幼儿的参与,他们所关注的也是具体的游戏物,而不是身边的伙伴。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游戏也由认知性学习向社会性学习拓展。在4岁左右的孩子身上开始出现了合作游戏。几个孩子为了某个游戏目的组织起来,并

14

共同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展开活动。在这样的的过程当中,人际关系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幼儿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分工和合作,才能顺利适应游戏规则和完成游戏活动目标。因此,这类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游戏是一种创造

游戏的过程对游戏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与想象力有关的创造过程。在游戏中,他们的世界脱离了现实物质世界的束缚,而进入到了一种近似于梦想的国度。一根竹枝可以成为一匹骏马的象征,一把椅子可以成为一辆车子的象征,一个用小石子垒起的简陋的石包完全可以被想象成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与成人相比,年幼的孩子有着在现实和创造的幻想之间随意进出的能力,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可以瞬间化为游戏中真实的幻想事物,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为自己创造出一出又一出奇妙的场景。所以弗洛伊德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你看,他们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吗?”

同时,游戏中的幼儿也能够借助想象,为自己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色位置:如强大的国王、美丽的公主、能干的指挥员、了不起的火车司机,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为自己设想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及相应的行动规则。因此每次游戏都是一次故事的创造,既展示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同时也发展着这一创造力。

15

③.游戏是一种娱乐

就像成人通过运动、比赛等各种游戏来为生活增添乐趣一样,游戏对幼儿来说也是生活快乐的一个重要源泉。游戏中的幼儿总是愉快的,这种快感有助于强化幼儿潜意识中对世界和生命的积极态度,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游戏和对游戏的寻求几乎无处不在。幼儿文学也是幼儿体验游戏的一个特殊的场所。 2.学前儿童文学的游戏性特征 ①.形式的游戏性

学前儿童文学所格外重视的语音上的韵律感,本身就指向着某种游戏的特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总是在理解一首儿歌的意义之前,先爱上它所带来的声音游戏的。这些结构的工整、排列的有序、高低的顿挫、抑扬谐和的歌谣,在形式上包含了很大的语言游戏的成分。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的游戏性特征,也可通过多样的文本呈现形式与以表现。如立体图画书、会发出声响的、带香味的图画书等等。都将游戏元素添加到了传统的图画和文字故事中,从而进一步增添了阅读的游戏性。 ②

.内容的游戏性

学前儿童文学离不开故事的编织,而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游戏。如林芳萍的儿歌《捉迷藏》:

捉迷藏,

哪里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