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及设计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及设计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环县都家塬“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区概况 表2-3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

3

来水分区 水平年 保证率(%) 清水河与苦水河 多年平均 平水年 偏枯年 枯水年 多年平均 泾河 平水年 偏枯年 枯水年 多年平均 全县 平水年 偏枯年 枯水年 50% 75% 95% 50% 75% 95% 50% 75% 95% 1440 1530 990 700 17000 14700 10430 8130 18440 16230 11420 8830 地表水 当地水资源量 地下水 1050 937 770 527 1050 937 770 527 重复计算 水资源总量 1440 1530 990 700 18050 15637 11200 8657 19490 17167 12190 9357 地表水 1008 1071 693 490 4031 3485 2473 1930 5039 4556 3166 2420 地下水 527 521 450 310 527 521 450 310 水资源可利用量 重复计算量 客水 其 它 38 44 29 14 201 210 138 70 239 254 167 84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046 1115 722 504 4759 4216 3061 2310 5805 5331 3783 2814 2.1.5.2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现状

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建成小㈠型水库3座,小㈡型水库3座,年供水能力2015.8万m3;塘坝8座,年供水能力124万m3;自流引水渠道11处,年供水量11万m3;提灌站75处,年供水量855万m3;机电井113眼,年供水能力60万m3;扬黄一期工程1处,年实际调水量178万m3;水窖76000眼,年供水能力254万立方米。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分布状况、设计供水量和供水现状见表2-4。

表2-4 ##供水基础设施供水能力统计表 单位:万m3

项目 单位 数量 供水能力 水库 座 6 2015.8 塘坝 座 8 124 自流渠道 处 11 11 提灌站 处 75 855 机电井 眼 113 60 扬黄工程 处 1 178 水窖 眼 76000 254 合计 3497.8

10

环县都家塬“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区概况 2.1.5.3水资源平衡及潜力分析

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440万m3,地下水资源1050万m3,入境水量3350万m3,可利用总量5805万m3;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1960万m3,占可利用量的33.76%,因此全县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总量3845万m3。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上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大。 2.1.5.4土地资源总量及利用现状

(1)土地资源总量

根据##国土局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385.4万亩,土地资源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其他用地。

(2)土地资源农业利用潜力

##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有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依据、任务和控制指标,经过调查、论证,对全县及不同分区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进行分析预测。2014年全县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中的耕地为134.88万亩,林地0.63万亩,牧草地0.29万亩;2015年全县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中的耕地为134.88万亩,林地0.70万亩,牧草地0.29万亩;2016年全区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中的耕地为134.88万亩,林地0.80万亩,牧草地0.29万亩;2020年预计全县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中的耕地为134.88万亩,林地1.02万亩,牧草地0.29万亩。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状况

##辖4个镇、16个乡、一个旅游开发办公室: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木钵镇、芦家湾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毛井乡、樊家川乡、八珠乡、洪德乡、耿湾乡、秦

11

环县都家塬“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区概况 团庄乡、山城乡、南湫乡、罗山川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四合塬旅游开发办公室。251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74万人,占总人口的93%,非农业人口2.46万人,占总人口的7%。人口自然增长率6.08‰,人口密度96人/km2。现有农村劳动力16.37万人。 2.2.2社会经济概况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6.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农业生产按照“注重效益,稳健推进”的原则,继续扩大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县总耕地面积135.17万亩,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豆子、荞麦等,其次是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葵花籽、蔬菜、药材、烟叶等;农副产品有黄花、杏仁、白瓜籽等。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3.67万亩,总产量68795吨,亩产163.9公斤,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290公斤,总人口人均占有粮食230公斤,油料播种面积为18.66万亩,总产量8090吨,农业总产值64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0元。

##历来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半农半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洋芋、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2.2.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

环城镇是##县城所在地,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东临樊家川乡,南与木钵镇毗邻,西与虎洞、合道乡接壤,北以洪德乡肖关村为界。总面积757.7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56m。地形复杂,支离破碎,起伏不平,塬、梁、峁、坡相间,沟、谷、川、台兼有。气候干燥,“风高土燥,秋早春迟”,年平均降水量450mm,年平均气温9.2℃,无霜期172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