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60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校本研修60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愿主动交流。。

改变现有状况,首先需要深刻领悟自我反思的主动性、细节性、对话性和生长性特征;其次是真正实现关于教育教学、自身价值、职业角色和行为模式的观念重构。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反思中习惯于简单总结教学得与失,简单鉴别教学策略运用的效果,缺乏通过实施新的调节方案而促进行为改变的决心与行动等影响了自我反思的自觉行动。仅靠教案的“课后反思”以查其反,造成无法真正体验到教学反思给自己带来的收获,难以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支持。

教师不善于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找不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缺乏一种专业的眼光观察教学过程,而仅仅是流于一般形式的随意看,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首先,疏于对问题观察发现,对教学缺乏兴趣和保持好奇心,反思的主动性逐渐丧失,更多的是被学校或其他的强制性力量要求的时候,教师才“反思”一番。其次,缺少问题的教学反思,教师不能很好地以主体的身份融入教育教学,使教学反思缺乏现实教学问题的依托,不具备实际的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问题的找寻发现,是教师主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起点。疏于观察,缺乏发现,凭空进行教学反思,临时想想、随便写写,不利于教师思考、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缺少细节的关注教师需要在反思中积累教学过程的点滴,以体验自身逐渐的、不断的成长快乐。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既是连续不断的教学行为中的具体行为,也指教学关节点、联结点上的教学行为。

自我反思受诸多因素影响。从教师自身来讲只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实现专业发展,自身提升。

42、教师实现自我反思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教后反思大概有七条: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态度,反思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创新,反思课堂生成。用什么方法呈现以上七条,且能反复玩味,深刻体验,不断总结,对比提高。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

狭隘的经验。教师实现实践反思的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地说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即“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课堂与教学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学事件的理解,表达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构建个人的实践知识。教育叙事致力于回归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教师主动的经验和体验中寻求教育真谛,自己的故事——亲切而真实;自己的作品——敝帚自珍!

从记述对象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做的教育叙事,也就是教师自身充当述说者和记述者,叙述的故事是自己教育经历与教育实践,它追求以叙述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育研究者所做的教育叙事,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以教师的想法或提供的文本等为“解释”的对象,由教师叙述,教育研究者进行记述和研究,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更需要推动教师自己进行经验叙述。坚持十年,功夫自见。

43、什么叫同伴互助?

“相观而善之谓摩”。同伴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校本研修最本质的活动形式。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实质是建立教研伙伴(研共体)。同伴互助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其特点是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加工、改造、促进等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形式是交谈(对话)、协作、帮助等。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实现1+1>2的有效途径。 校本研修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的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44、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哪两种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

常性的特点。同伴互助的活动方法有对话、协作、帮助。

(1)对话:交换信息,共享经验,深度会谈,探讨和辩论 (2)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研究。

(3)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

45、如何有效解决目前同伴互助中存在的症结问题?

同伴互助的好处人人皆知,但在实际工作需要同伴互助时部分教师往往缺乏合作主动性。在分科课程体制下,由于教师文化的封闭性、现行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和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难以苟同。学校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完善教师自身人格,改变教师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诱导教师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适应课程发展的新要求,许多问题仍值得群体反思。

弘扬传统文化,建构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改变过去学科过度分化所带来的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实行合作教学或协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之间需要互补与合作,更好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关注教师在新时期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发展的共同目标,力求在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促使大家自愿自主地进行合作。二是建立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跨学科之间进行教学前的合作设计、合作备课、教学相互观摩、课后集体评议、合作进行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研讨制度,以使教师得到心理支持、增强动机,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强化反思、汲取力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分担繁重的工作压力。三是建立科研合作机制,以实现教师思维上的互补,产生新的思想,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四是为教师共同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应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五是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实行全面评价。学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教学现状的不足,帮助教师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六是教师也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身人格。每一天不要忘记帮助别人,每一天不要忘记反省自身。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理解、忍让、谅解同事失误,积极主动帮助困难同事,乐善好施,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教师进行合作时,要注意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时不斥竞争,在竞争中仍积极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学会过一个完整幸福的教师生活。

46、专业引领的实质及主要方式是什么?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引领的主要方式:

第一,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第二,靠专家、学者的指导。包括校外伙伴关系的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的建立,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聘请专家讲课,积极争取支持与指导。教师们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真情的参与、真心的交流、真诚的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第三,教研员的上门指导,面对面地点评和引领,安排老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教师回后以上汇报课和听课的感受的形式,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先进的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47、专业引领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专业引领就作用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诊断,二是经验评估,三是理论解释。专业引领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

1)辅导讲座。就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性讲座,举办学术性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介绍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2)专题谈话。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过程中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点。

3)专题式研讨。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