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60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校本研修60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36、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有哪些?

(1)反思性教学积极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它首先关注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是否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2)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强调对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积极思考与批判分析,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要求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有三种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评价教学信息的能力。

(3)反思性教学需要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从多个方面听取意见,有挑战自己的偏见和缺点的勇气,有责任心和全心全意的执着精神。

(4)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显然信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

(5)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专业学习和个人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水平是相互增进的。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反思活动的价值会更大。

37、反思性教学按教学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教师的实践反思按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前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

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

第二阶段:教学中反思具有敏感性。教学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主动的反思,根据学科课堂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阶段: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教学后反思是指教学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已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38、反思性教学有哪几个层次?

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情。在这个层次上,主要反思教学目的的适应性和教学策略使用的合理性等。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定的策略以及课堂的结果进行反思,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的、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有关的规范性标准进行反思。

39、自我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也有专家讲:一个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3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一个教师,一定要谦虚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对于最主要的课堂教学而言,自我反思的主要途径有。

(1)写课后教案。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写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

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这种高密度的反思实践活动对教师形成敏锐的眼光和高强的反思力大有裨益。

(3)写教育叙事。实践者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对事件和冲突的观察、分析和化解的过程即是反思实践的真实过程。写教育叙事即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再现、思考和化解。教育叙事经过实践者基于真实性上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

(4)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极好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5)反观录像课。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是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观察这样一些内容:在课堂上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我讲话的音调怎样?我的体态语言是否丰富?我在教室里是怎样行走的?学生听课时的反映如何?我的语言是否简洁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观察到自己大量的行为信息。

40、自我反思有哪些既实用又具体可行的好方法?

第一种:自我提问法。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学过哪些知识”,“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

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第二种:诊断研究法。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邀请同事或者专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种:交流对话法。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四种:观摩分析法。听课相互观摩,对所观察情境给予分析。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

第五种:行动研究法。反思者为弄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质,与同事或在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并合作下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并制定出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式不同于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教育科研,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

41、自我反思有时成了教师“负担”的症结问题在哪儿?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无病呻吟”,自找“负担”,动力不足。表现在不愿主动发现问题、不愿自入情感体验、不愿深抠细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