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 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白纸、彩笔、人体结构图、不同地区儿童的照片。 教师准备:课件、小视频、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认动物。

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 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3.小结: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活动二 折一折

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4.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 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在轮廓图上标出摸的位置。

(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教师板书记录。

要求:汇报时注意要用“我用什么方法,感觉到什么,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它可能是什么器官。”这样的句式。

三、拓展 出示人体的骨骼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部器官分布图。(出示图片)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

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

1、观察我们的身体

2 通过感官来发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点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教学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石头、豆包、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

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眼睛了?鼻子了?舌头了?(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我说你猜

1.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点。

(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3.讨论: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用手摸一摸,感觉物体是硬的。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4.提问: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6.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用眼睛看。

追问: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7.小结: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 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 (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活动三 验证自己的想法

3.小结: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拓展 活动四 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2.通过感官来发现

物品 眼睛看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实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