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XX名校2019年中考生物《10份试卷合集》一月一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青海省西宁市XX名校2019年中考生物《10份试卷合集》一月一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6.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使用目的是( ) A B C D A.A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B.B

C.C

D.D

所用试剂 碘液 清水 生理盐水 高锰酸钾溶液 使用目的 染色 溶解叶绿素 保持细胞形态 与维生素C反应 【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临时装片的制作,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故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所用碘液的目的是染色.故不符合题意;

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而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故符合题意;

C、如果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用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状.故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有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因此常用该溶液来测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及比较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养成熟练科学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及明确操作的目的.

7.近年来,我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危害有以下几点:

①对经济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入侵农田、森林、牧场,导致农作物、林木、牧草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葫芦能破坏生态系统.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豚草产生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正确;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正确;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本地生物优胜劣汰,错误;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错误;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8.下表关于花与果实形成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 选项 花的结构 果实的结构 A.A

B.B

A 子房 果皮 C.C

B 胚珠 种子 D.D

C 子房壁 果实 D 受精卵 胚珠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植物的生殖专题.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解答】解: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由此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果实与种子的形成,难度一般,较基础.

9.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C、图中表示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此图没有表示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错误,C正确; B、图中的生物只构成了食物链,故B错误;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10.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说法正确的是( )

A.子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B.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C.凭该实验无法判断高茎与矮茎的显、隐性 D.该实验结果有误,子代不可能出现矮茎

【考点】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2)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新出现的矮茎性状,是隐性性状,而高茎则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解答】解:AB、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A

来表示控制高矮的基因,则亲代高茎为Aa,如图所示: A错误,

B正确.

CD、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因此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的显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疹,并采取隔离措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 B.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 C.麻疹病毒属于抗原 D.麻疹疫苗属于抗体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解:A、保持室内通风可以减少室内麻疹病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

B、出现感染症状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B正确; C、麻疹病毒进入体内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麻疹病毒属于抗原,C正确;

D、麻疹疫苗进入体内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麻疹疫苗属于抗原,不属于抗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以及抗原、抗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