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

解析:本组题目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的调整。答案:5.B 6.(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账”亦可)。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题型三 延伸探究创新题 本专题中,对斯大林模式及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作用的理解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同时注重情景的设置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都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

典例4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7题。 7.(2007·广东·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就变得十分强烈。——椐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第一问考查苏联农业集体业的原因。第二问从工业、农业关系角度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作用。第三问注意中国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范围。第四问,结合史实概括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同斯大林模式相对比回答问题。

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苏联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

发展,从长远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专题演练 巩固落实】 一、选择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请回答1——12题

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根据是该政策( )

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 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过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新经济政策 3.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再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6.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7.新经济政策实施前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是( )

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②苏俄面临严重经济危机 ③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④苏俄国民经济恢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9.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 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关于斯大林体制与各时期经济政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 B.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C.被以后历届政府的改革彻底推翻 D.苏联以后的改革曾一度冲破它的束缚

11.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取之过甚

C.片面强调产值、产量,轻、重工业品单一 D.片面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2.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经济大危机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请回答13——20题。 13.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表现为( )

A.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B.加强国家对经济地手段 C.将危机转嫁于别的国家 D.熟视无睹,任其发展 1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宣布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40.9%,其直接目的是( ) A.增强民众的购买力,缓解生活贫困状况 B.为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创造条件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1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定‘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16.20世纪30年代,为恢复银行信用,美国罗斯福新 政的重要措施是( )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17.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社会和阶级矛盾,推行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18.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 )

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②国家颁布政策或法令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罗斯福新政( )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B.确立民主党是美国惟一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化改造 20.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自由 B.强制推行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请回答21~24题。 21.二战后发达国家国有化程度相对最高的是( ) A.邮政 B.煤炭 C.航空 D.纺织 22.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23.二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是( )

A.目的是解决经济危机 B.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出现低资本主义 D.知识经济兴起

24.下列各项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是(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 ②以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用政府采购方式调节社会生产 ④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进行一系列改革。请回答25~30题。 25.鼓励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6.下列改革措施,属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是( )

A.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B.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 C.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27.与斯大林体制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①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②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③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④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⑤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⑤ 28.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

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经济 B.目的相同 C.成效相同 D.因改革陷入困境而停止

29.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内容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 B.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变革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D.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了国内局势失控 30.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2007·山东文综·27)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