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标要求 考纲概览】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5.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6.概述丛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点突破 典例讲练】 考点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难疑点突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①新生的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治上,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国内战争爆发。经济上,原料缺乏,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②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2)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劳动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主观上存在着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愿望。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后,亟须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3)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即斯大林经济体制。

(2)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在这种体制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其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考点对应例题

例l (2006·广东)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解析:D项叙述与史实相反,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答案:D

例2 (2006·全国文综)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解析:主要从时间角度分析,并结合工业化资金来源是农业,可知选C。答案:C 考点对应训练

1.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它对保障苏俄在军事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它的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D.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之一 2.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3.对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恢复私有制,改变了社会性质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基本上建立了适合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 D.利用国家计划来指导生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进来 5.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开始放弃列宁有益的探索 ②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方向不是社会主义 ③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④对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斯大林和列宁的看法不一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图传递的信息不包括( )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7.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B.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为特点

C.有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D.对二战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 考点二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重难疑点突破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2)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3)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特点: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生产缩减36%。

(5)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6)影响:①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背景:①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民主党人罗斯福,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主要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政府发动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③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④实行料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影响: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考点对应例题

例1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世界市场的作用

解析: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经济连成一体,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便很快蔓延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例2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 答案:B 考点对应训练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友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C.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2.美国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

A.劳资双方自愿合作 B.自由放任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3.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总统大选资料时,查到一段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请你判断该总统可能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布什 4.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