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2.A(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63.D(致斋,此处指行斋戒之礼以致敬) 64.A(幼时取名,成年取字)

65.B(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66.D(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 67.D(“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 68.C(“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69.A(庶孽,指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

70.C(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古代皇帝的自称) 71.B(不包括祖父母)

72.A(乡试是每三年一次。)

73.C(“足下”不是对百姓的称谓。) 74.A(“未冠”不是“弱冠”)

75.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是降职贬谪。) 76.C(宰指主宰、相指辅助。)

77.B(“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

78.C(“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79.B(“左迁”是降职) 80.B(“判”指高位兼低职)

81.D(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甍,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甍。) 82.D(“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83.A(《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 84.B(未能及第者)

85.D(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86.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

87.B(将“权臣或辅政大臣”改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 88.D(“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 89.B(“劾死”指判决死罪。)

90.A(古人名与字的涵义是相关的,不是无关的。) 91.B(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对帝王的尊称) 92.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93.D(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94.D(士曰不禄,大夫曰卒) 95.C(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96.D(厉为恶谥)

97.D(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98.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99.D(饷道是运送军粮的道路) 100. A(制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灭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