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3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3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5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是统编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7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