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零部件电镀锌技术条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汽车车零部件电镀锌技术条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Q/LFQ J03.001-2007

汽车零部件电镀锌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零件电镀锌前后的质量要求及电镀后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金属零件防护电镀锌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799-1997 金属覆盖层 钢铁件上的锌电镀层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T 5267.1-2002 紧固件 电镀层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 9792-2003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 单位面积膜质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经 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

3.1 镀覆前零(部)件应清除油封,清除油封后零(部)件表面应无油污、油漆、金属屑及机械加工划线的涂色等多余物。

3.2 待镀的零(部)件应无机械变形和机械损伤,无影响镀覆质量和产品使用性能的氧化皮、斑点、凹坑、凸瘤、毛刺、划伤等缺陷。

3.3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镀覆前必须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并应100%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尺寸检验和验收。

3.4 凡需镀覆的螺纹件,应按GB197及GB5267.1附录E及所选镀覆层厚度留有足够的余量。 3.5 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熔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他方法清理,焊缝应无气孔和未焊牢等缺陷。 3.6 接收时应在光线充足或人工照明良好的条件下目视检查,必要时可用3~5倍放大镜检查。 3.7 待镀的钢铁零(部)件应消除残余应力。

3.8 经热处理后的工件应进行表面清理,不允许有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残留物(如盐、碱、型砂及因热处理前工件表面未除尽的油污所致的烧结物等);允许带有轻微的氧化色,但不允许有锈蚀现象。 3.9 锻件、铸件、焊接件、冲压件或原材料带有相应技术标准所允许的缺陷时,可接受镀覆。但因这些缺陷所造成的镀覆层缺陷,不作为镀覆工艺质量缺陷。

1

Q/LFQ J03.001-2007

3.10 待镀的零(部)件必须装箱或采用专门的工位器具。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的和精密零(部)件,应装入专用包装箱内,分别包装,以免在转运过程中损伤零(部)件及零(部)件发生锈蚀。

3.11 镀后需进行破坏性试验的产品,当批量较小或其形状不适合,或价格太贵,应须带有与零(部)件相同的材料(同炉批),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相同的热处理状态,几何尺寸相近的工艺样件或试片。数量按试验的项目和抽样数量要求确定。试样也可以采用同批中机械加工尺寸超差的报废零(部)件代替。 3.12 其他镀覆要求,应先与工艺部门商定,并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4 零(部)件电镀后的质量要求 4.1 电镀后的两个关键工序 4.1.1 去氢

电镀加工过程易在镀层和基体金属的晶格中渗氢,产生氢脆,危害极大。为消除氢脆,一般采用镀后加热(200℃-250℃,时间2h)处理,使氢气逸出。该工序对弹性材料、0.5mm以下的薄壁件及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钢铁零件是必不可少。 4.1.2钝化处理

为提高锌层的耐蚀性能,镀锌后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使锌层表面生成一层稳定性高、组织致密的钝化膜即铬酸盐转化膜。目前国内采用的钝化处理工艺有彩色钝化;白色钝化;黑色钝化;五酸草绿色钝化等。

4.2 外观质量要求。

4.1.1 按照外观检查的结果,可将工件分为三类:合格,有缺陷但可以返修,报废。

4.1.2 合格品应清洁和无损伤,在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可见的缺陷,其镀层外观要求见下表1。

表1 镀层外观要求

合格 正常外观 允许缺陷 1.轻微的水迹、轻微的夹具印、痕 2——.去氢后钝化膜稍变暗 镀层结晶 3.在复杂、大型或过长工件的锐、棱及端部有轻微均匀,细致, 的粗糙但不影响装配者 钝化膜完整 4.焊缝搭结交界处局部稍暗 呈光泽色彩 5.由于零(部)件的材料、加工方法和表面状态不同,4.局部无镀层(盲孔、通孔深处及工艺文件规镀层稍有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定处除外) (挂彩) 3.钝化膜疏松易发花变色和严重的钝化液迹针孔、麻点、黑点、条纹等 不合格 不允许缺陷 1.明显碰划伤,基材大量孔隙、过腐蚀 2.镀层粗糙、灰暗、起泡、起皮脱落和明显5 电镀锌的表示方法及示例

5.1 根据GB/T 13911的规定,电镀锌按下列顺序表示:

基体材料 /

镀覆方法 . 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特征 . 后处理 5.1.1 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有关的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5.1.2 镀覆层特征、镀覆层厚度或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2

Q/LFQ J03.001-2007

示例1: Fe/Ep.Zn8b.c1B 即:钢材,电镀光亮锌8μm以上,符合漂白铬酸盐处理1级B型 示例2: Fe/Ep.Zn25.c2D 即:钢材,电镀锌25μm以上,符合深色铬酸盐处理2级D型

5.2分级号

分级号按下列顺序构成:

a) 符号Fe,表示基体金属钢或铁,后面接着一斜线; b) 符号Ep, 表示镀覆方法为电镀; c) 符号Zn,表示锌电镀层;

d) 数字,表示锌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单位μm;

e) 必要时,用符号表示铬酸盐转化膜的存在,级别和类型(见GB 9800)。

例如:Fe/Zn 25 c1A

该分级号表示在钢铁基体上电镀层至少为25μm,此外, C——铬酸盐转化膜;

1——铬酸盐转化膜级别,1级; A——铬酸盐转化膜的类型,光亮型。

5.3 镀锌层的分级号及适用条件见表2。

表2 锌镀层的分级号及适用条件 分级号 Fe/Ep·Zn 25 Fe/Ep·Zn 18 Fe/Ep·Zn 12 Fe/Ep·Zn 10 Fe/Ep·Zn 8 Fe/Ep·Zn 5 Fe/Ep·Zn 3 Fe/Hd·Zn ⅹⅹ 注 1 “ⅹⅹ”表示镀层厚度 2 螺纹紧固件镀层厚度按GB/T 5267规定,内螺纹一般不留镀层余量。 腐蚀严重的工作条件,一般不推荐使用 腐蚀严重的工作条件,汽车底盘零件、螺纹紧固件等 腐蚀中等的工作条件,如发动机机舱内零件、螺纹紧固件等 腐蚀中等的工作条件,螺纹紧固件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如乘客舱内零件、螺纹紧固件等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如电镀后需进行涂装的零件、螺纹紧固件等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螺纹紧固件 热镀锌适用于较厚的镀层需要,其厚度不小于25μm。其厚度系列应按GB/T 13912规定 适用条件及举例 6 盐雾试验及转化膜性能 6.1 盐水喷雾试验(NSS)

6.1.1 盐雾试验种类:中性盐雾试验 乙酸盐雾试验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 6.1.2 耐蚀性等级评定

耐蚀性等级通过腐蚀率来反映,其腐蚀率=n/N*100% (n----腐蚀点占据格数 N----覆盖主要面积的总格数)。评定级别中,10级最好,0级最差。腐蚀评级表见表3。

3

Q/LFQ J03.001-2007

例如:某产品经盐雾试验后,起覆盖主要面积为164格(N),腐蚀点占据3格(n),则腐蚀率=3/164*100%=1.8%,腐蚀评定结果6级。

表3 腐蚀率评级表

腐蚀率/% 0(无腐蚀点) 0~0.25 0.25~0.5 0.5~1 1~2 2~4 评定级数 10 9 8 7 6 5 腐蚀率/% 4~8 8~16 16~32 32~64 >64 评定级数 4 3 2 1 0 6.2 转化膜性能

6.2.1 镀锌钝化的铬酸盐转化膜可按防护性分为1、2两级(每级包括两种类型),其主要特性见表4。

表4 镀锌钝化的铬酸盐转化膜分级

分级 类型代号 类型 典型外观 光亮、清晰、有时带淡蓝色色调 B 漂白 清晰、微带彩虹色 ≤1.0 单位面积上的 防 护 性 A 1 光亮 ≤0.5 具有有限的防护性,如在搬运、使用中抗污染及轻微腐蚀条件下抗高温等 C 2 D 彩虹 彩虹色 草绿、橄榄绿、棕褐、0.5~1.5 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如在大气,包括某些有机气氛下的防深色 黑色1)>1.5 等 护性 6.2.2 锌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的性能要求见表5

表5 锌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

耐蚀性 转化膜的种类 NSS试验时间,h B(漂白) C(彩虹) D(深色) E(复合、高耐蚀性) 24 72 95 200 评级标准 不出现白锈 不出现白锈 不出现白锈 不出现白锈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其它性能 注:1)黑色转化膜的耐蚀性允许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得低于NSS试验48h。 7 电镀锌后的热处理

电镀锌后,对于弹簧件、高强度零件应消除氢脆的危险性,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见表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