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生物一轮特训: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金版教程]2017生物一轮特训: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解析 使用该取样器能取到不同水层的生物样本,通过多次试验可以获得ABD选项的结果,但是不能获得C选项的结果。

12.[2015·广东韶关高三二模]以下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2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是增长型的种群

C.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D.1和2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S型增长曲线的起始阶段,环境和资源条件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增长逐渐加快,因此曲线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A正确;如果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2中年龄较大的占的比例较多,应是衰退型,B错误;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群落丰富度越来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会越来越高,到达生态系统稳定时,抵抗力稳定性到达最高,处于稳定,C正确;1出生率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到达数量稳定时出生率达到最高,死亡率也会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左右,D正确。

13.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C

解析 A项,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B项,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C项,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D项,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D错误。

14.[2016·河南洛阳统考]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答案 C

解析 实施退耕还林,群落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15.[2016·江西南昌调研]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 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 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 答案 D

解析 乙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逐渐增加,是初生演替,如裸岩上的初生演替;甲的演替过程中有物种丰富度急剧下降,然后又增多的现象,因而属于次生演替,如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若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5分)

16.[2015·海淀期末](19分)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填“S1”或“S2”)。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